您的位置 首页 民间故事

乾隆与香妃

导读:睡前故事365收录乾隆与香妃,文章中心围绕乾隆与香妃展开故事,话说她是乾隆的宠妃,生于1734年,维吾尔族,世居叶尔羌河道域,文艺作品中描述的遍体生香的   香妃。其实,她有没有名字,是否又被人称做伊帕尔罕、容妃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和古老的喀什一起降生了。


正文:她是乾隆的宠妃,生于1734年,维吾尔族,世居叶尔羌河道域,文艺作品中描述的遍体生香的 香妃。其实,她有没有名字,是否又被人称做伊帕尔罕、容妃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和古老的喀什一起降生了。

她先是一个满身披发出异香的少女,后来又长成一个眉头紧锁的深患怀乡病的妇人。当一丝若有若无的沙枣花的香气隔着长远的年月吹拂过来的时候,我依附一些古老的野史、传说及绘画认出了她。

她有时让我感到生疏,有时又令我认识。

香妃 必于香妃的传说,最古怪并且传播最广的有三种。

一种传说就是:某夜,清乾隆帝王梦见一位来自西域、跨骑黄龙的仙女,一手捧镶金白玉天印,一口嚼铜枝银叶金瓣花,腾香雾驾彩云来到乾隆帝王的眼前,自称奉真主之命嫁于陛下为妃。乾隆帝王喜不自禁,马上笑醒,顿时派人速往西域寻访。寻妃人马到了喀什噶而后,本地维吾尔族黎民簇拥前往围观。领队大臣坐在马背上四处观望时,只见一个维吾尔族少女左手捧着盛满酸奶的土陶碗,口噙的沙枣花岂不正是

铜枝银叶金瓣花!正与皇上梦中所见暗合。真是天遂人愿。随即,这位维吾尔族少女被寻妃的人马带回了都城,带到了乾隆帝王眼前。

这位身披赤色轻纱、半遮脸颊的维吾尔族少女,用一双清亮无比、深邃无比的眼睛又惊又怕地望着乾隆帝王。少女满身披发出浓厚的似檀非檀的沙枣花的异香,一下子浸透了乾隆帝王的五脏六腑,使乾隆帝王心猿纵羁,意马脱缰。乾隆做了二十六年的帝王,只管后宫美人三千,但像面前这样的骨里透香的女性仍是第一次见到。

乾隆帝王大喜过望,封她为香妃,对她倍加恩痛爱恋。自此,香娘娘的美名不胫而走。传说,香妃后因不服都城水土,又思乡念亲心切,被送归故乡省亲,途经内蒙古呼和浩特时因病遍天。本地人为之立祠祭祀,之后又护灵扶柩长途跋涉回归喀什噶尔埋葬。

另一类故事则说,香妃本是当年动员巨细霍加之乱的小霍加霍集占的老婆,天生体有异香且身姿曼妙,令乾隆帝王垂涎已久。当清朝决意征服天山以南之前,乾隆帝王曾召定边将军兆惠面谕:必生俘霍集占之妻送来都城。

巨细霍加之乱平定之后,霍集占之妻被送来都城,乾隆帝王一睹芳颜便如痴如醉,当即封为香妃,欲行百年之好。可香妃纪念故里与亲人执意不从,并身怀利刃以死相抗,乾隆只好作罢,并盼其回心转意。

皇太后闻讯后震怒,乘乾隆外巡之际,招来香妃,以毒酒赐其一死。香妃早已不堪忍受俘虏之辱和樊笼之苦,欣然接受。乾隆回宫后见其香消玉殒,哀伤不已,命令运尸返乡,以妃礼埋葬于喀什噶尔。

第三种传说是,说乾隆是一位和隋炀帝一样贪淫好色的帝王。只管后宫美人三千,但他仍色目四张。香妃入宫的那一刻,从她身上披发出来的香味,一下子就把乾隆帝王迷住了。从此,乾隆帝王三宫六院的后宫美人再也听不到他的脚步声,妃子们的龙戏凤袍被都变成孤枕冷衾了。

乾隆帝王整天泡在香妃宫里,日子一长,受冷落的妃子们十分忌恨,纷纷向太后起诉,说香妃身上能披发出一股子香气,这种香气就是妖气,会使男性们得软骨病。她用这种妖气把帝王给吸住了。

太后听信了妃子们的谗言,为了圣躯平安和大清山河的恒久,她乘乾隆帝王一次外巡之际,将香妃赐死。这样,香妃因宠受妒而香消玉殒。

以上这三种传说,我比较喜欢第一个。因较之于其他两种传说,它比较著名。当我以今天的眼光来观测和理解古代的、已逝的一切,也会猜疑那些经历的真实,会对自己的记忆提出质询。可是你看,奉帝王之命从都城不远千里到喀什寻妃的大臣,站在了烟尘弥漫的中亚名城 古喀什噶尔的街头,目击了一位维吾尔族少女的美。

她斜骑在一堵厚厚的土墙上,目惠顾盼流转,姿容曼妙地看着围观人群的热闹,那斑驳的被日光和月光晒透的土墙上留下了时间的光斑。

她聚精会神地望着人群拥杂的热闹处,又像望着遥远处,全然不顾骑在马背上的寻妃大臣们向她投来的惊喜万分的眼光,以至于薄如蝉翼的衣衫从肩头上滑落,她也浑然不觉。好像她一直在被包裹着,披发出浓厚花香的身体之外,堆砌出一个精神的形体,所有的美都在她身上形成极致:远古、神秘。

史传,香妃进宫后一直被乾隆痛爱,在宫中活到五十五岁时病笔。但我宁肯一厢情愿地确信,第一种传说中香妃入宫后不久,因不服都城的水土以及怀有深深的思乡病,她那顾盼流转的深眸逐渐黯淡,在被送回故土喀什噶尔省亲的途中抱病遍天,而不是在重门深锁的皇宫里鸡皮白发,丑恶地老去。

此刻,骑在高头大顿时的寻妃大臣向着她慢慢走过来了,一阵带着浓厚花香的热风挟裹着灰尘从她凝白的脸上吹过。今后的一切又含糊了,仿佛她并没有确切的今后,只有这个时刻

我是一个轻易被细节打动的人。百年事后,人世的传说中何以把一个女性远古的美传播至今?我们不大概对古代有所亲历。因为历史就像人一样,有着遗忘的西域的佳丽时代特性,也有着记忆变形的特性。但,历史仍需要众多的口来传诵。

传说香妃回到宫中,整天闷闷不乐,整日幻想着能回到自己的故里。

传说之一,乾隆欲和她行百年之好,但香妃身怀利刃以死抗争,乾隆只好作罢。这个说法,我予以否定,因为香妃不大概身怀利刃向乾隆相抗。懂一点清宫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帝王在选好陪他入寝的妃子后,都要让人把她的满身当真地洗上几遍,然后装入一个布袋,由太监肩扛入宫。在如此严密的入宫程序中,香妃又怎么能身怀利刃呢?

以上的故事,仅仅是传说罢了。从清末至民国年间,文人们曾以这类主题写出了大量的野史小说和戏剧,流布之广,影响之大,已完全掩盖了香妃的原来面目。

好比,当眼下历史剧戏说之风漫延时,香妃(伊帕尔罕)被剧作家以顺应时代的要求塑造成了一个英雄人物。

那仍是1999年的冬季,一个飘雪的晚上,恰逢新疆出产建设兵团豫剧团创排的大型历史剧《英武香妃》在乌鲁木齐市公演。本地的一个密友怕我独自在家寂寞,便邀我去看。我在一种不解中试图尽力靠近这个英武香妃。

这部历史剧主要描写了清代乾隆年间,乾隆为视察兆惠将军平叛情形,假扮马贩来疆,途中与送谍报的香妃相遇,两人在平叛中结下了真正的恋爱。从豫脚本身来看,这部戏故事情节起伏跌宕,演员唱腔柔美,可是,我以为香妃不应该被塑造成这样,这让我感到极度的生疏和不适。

因为在我的想象中,她的脸始终是在历史的烟尘中被遮蔽起来 的愁苦的怀乡者面貌。

热门文章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