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民间故事

周海婴简介

导读:睡前故事365收录周海婴简介,文章中心围绕周海婴简介展开故事,话说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本名周树人,原名周樟寿,字豫山、豫亭,后改字豫才,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浙江绍兴人,为中国的近代著名作家,新文化运动领袖之一,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和开山巨匠,亦是在西方世界享有盛誉的中国近代文学家、思想家。鲁迅的主要成就包括杂文、短中篇小说、文学、思想和社会评论、学术着作、自然科学着作、古代典籍校勘与研究、散文、现代散文诗、旧体诗、外国文学与学术翻译作品和木刻版画的研究,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蜚声海外,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界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韩国文学评论家金良守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正文: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本名周树人,原名周樟寿,字豫山、豫亭,后改字豫才,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浙江绍兴人,为中国的近代著名作家,新文化运动领袖之一,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和开山巨匠,亦是在西方世界享有盛誉的中国近代文学家、思想家。鲁迅的主要成就包括杂文、短中篇小说、文学、思想和社会评论、学术着作、自然科学着作、古代典籍校勘与研究、散文、现代散文诗、旧体诗、外国文学与学术翻译作品和木刻版画的研究,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蜚声海外,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界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韩国文学评论家金良守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鲁迅简介早年

清光绪七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鲁迅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府城内东昌坊口(今属绍兴市越城区)的书香门第,名为周樟寿。祖父周福清,同治年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捐内阁中书。

鲁迅童年生活于百草园、咸亨酒店、外婆家一带的农村等地,成为后来鲁迅的两部小说集《呐喊》、《彷徨》和散文集《朝花夕拾》的重要素材来源。鲁迅颇受进化论思想影响,爱读新思想的书,尤其是翻译的小说。

1892年(光绪18年),10岁就读于家乡寿镜吾开设的私塾三味书屋。

1893年(光绪19年),周福清因为向浙江乡试主考官殷汝璋行贿,谋求其子周伯宜录取,被殷汝璋举报,而被革职下狱,鲁迅兄弟则被安插到离城有三十多里的皇甫庄大舅父的家中避难。周福清科举舞弊案判处了斩监候,周家为了使周福清得以活命,每年花费大笔资金疏通官府,直到八国联军事件之后,周福清才被赦免。但这八年的支出,周家家道衰落,同时期父亲周伯宜也重病在床,1896年病故。家庭的变故对鲁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注 2]。

1898年,鲁迅后来在自叙传略写道:我渐至于连极少的学费也无法可想;我的母亲便给我筹办了一点旅费,教我去寻无需学费的学校去,因为我总不肯学做幕友或商人,这是我乡衰落了的读书人家子弟所常走的两条路。 1898年4月,鲁迅离开家乡的三味书屋,进入金陵无需学费的学校:新式学堂江南水师学堂,因为远房的叔祖周庆蕃(号椒生)在这所学校教汉文,兼当管轮堂监督。并改名为周树人。那时候考学堂本不难,只要有人去无不欢迎,所以鲁迅考入水师,本来并不靠什么情面,不过假如椒生不在那里,也未必老远的跑到南京去。鲁迅后来这样回忆起当时离家的情景:我要进学堂去了,仿佛是想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我的母亲没有法,办了8元的川资,说是由我的自便;然而伊哭了,这正是情理中的事,因为那时读书应试是正路,所谓学洋务,社会上便以为是一种走投无路的人,只得将灵魂卖给鬼子,要加倍的奚落而且排斥的。然而我也顾不得这件事,终于到N进了K学堂了。5月份入学,经过三个月的试读后补为正式生,分在管轮班。在后来的回忆录中对这一段经历有相当多的描述:总觉得不大合适,可是无法形容出这不合适来。现在是发现了大致相近的字眼了,‘乌烟瘴气’,庶几乎其可也。只得走开。教师思想太陈旧太迷信,只会照本宣科,有位汉文老师说地球有两个,一个叫东半球,一个叫西半球,一个自动,一个被动,让鲁迅哭笑不得。海军学校学生按理应天天习水,学堂原有大游泳池,因为淹死了两个学生就被填平,还在上面造了个小小的关帝庙来镇邪。第一学期期末,学校新来一个派头十足的教师。在学生面前他总是把眼睛瞪得大大的,装成学者的架势。有次上课点名,他把学生沈钊的名字念成沈钧,引起一阵哄堂大笑。后来鲁迅和同学们都称这位教员叫沈钧。于是总办在两天之内宣布:给鲁迅和另外十几个同学记了两次小过,两次大过,再犯一次小过,就得开除了。1898年10月,转考入南京矿务铁路学堂,简称矿路学堂。

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矿路学堂于1899年2月开学。该学堂实际也就招生了一届(1898年10月至1902年1月共24人)。与陈衡恪结下友谊。学校的主要目的是采煤,所以学校的功课以矿务为主,鲁迅感到非常新鲜。鲁迅自学了《全体新论》和《化学卫生论》之类,和先前父亲生病时医生的议论和方药比较起来,便渐渐的悟得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同时又很起了对于被骗的病人和他的家族的同情;而且从译出的历史上,又知道了日本维新是大半发端于西方医学的事实。在该校三年学习,鲁迅掌握了德语,后来据此翻译了《死魂灵》;很刻苦的整本抄地质学的讲义,学了些科学知识;教员中有新党,喜欢看时务报,鲁迅也受到维新和革命的影响。三年时间里鲁迅学了《矿学》、《地质学》、《测算学》和《测图学》等课程,考试成绩优秀。鲁迅散文《朝花夕拾》回忆:

到第三年我们下矿井去的时候,情况实在颇凄凉,抽水机当然还在转动,矿洞里积水却有半尺深,上面也有点漏水下,几个矿工便在这里鬼一般工作着。

1902年1月毕业时获得金质奖章。鲁迅的毕业执照(毕业证)写着:

学生周树人,现年廿一岁,身中面白无须,浙江省绍兴府会稽人,今考得一等第三名。

毕业后考取了南京矿路学堂毕业奏奖五品顶戴的官费对日留学生。鲁迅后来回忆说:毕业,自然大家都盼望的,但一到毕业,却又有些爽然若失。爬了几次桅,不消说不配做半个水兵;听了几年讲,下了几回矿洞,就能掘出金银铜铁锡来么?实在连自己也茫无把握,没有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的那么容易。爬上天空二十丈和钻下地面二十丈,结果还是一无所能,学问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了。所余的还只有一条路:到外国去。

留学日本

鲁迅与周作人、郭沫若、郁达夫等著名作家都为留学日本派。1902年2月,21岁的鲁迅赴日本,在写给弟弟周作人的信中,他说自己要入读成城学校日本为留学生开设的一所陆军士官预备学校。当时凡进成城学校的留学生,均由中国留学生陆军监督审批,所以鲁迅未能进入。只好先入东京弘文学院(日本专为中国留学生创办的速成性质的学院,普通科二至三年,速成科有六个月、八个月、一年、一年半不等),入编江南班(班次以学生省籍编排)。鲁迅是江南班中第一个剪掉辫子的。

鲁迅与许寿裳、陶成章等浙江籍留日学生在东京组织浙江同乡会,会上决定出版百科全书式的月刊《浙江潮》,成为留日学界宣传革命的重要刊物之一。鲁迅从创刊时起,就订购保存并积极撰稿支持。所撰稿子除了从德文版翻译各种欧美小说,还有矿物地质论文等。1903年,鲁迅参加了鼓吹革命的浙学会。在《浙江潮》上,鲁迅以笔名索子于1903年发表近万字的《中国地质略论》,是中国首次使用侏罗纪、白垩纪等地质年代中文名称(从日文翻译),中文首次使用猿人、化石,明确提出地质学一次并下定义地质学者,地球之进化史也,凡岩石之成因,地壳之构造,皆所深究。在前文基础上,1906年鲁迅与路矿学堂同学顾琅合着完成著作《中国矿产志》,此书被晚清、民国初期的教育部门指定推荐为国民必读和中学堂参考书。这两部作品是中国人写的最早地质专业论文之一(实际上在数月前已有地质文章发表)。 1903年,鲁迅在《月界旅行》的序言中的《说鈤》一文,刊发于《浙江潮》刊物上;这里的鈤是指化学元素镭,距居里夫人获诺贝尔奖只隔了半年。

习医

年4月,从东京弘文学院毕业,获得日本语及普通速成科文凭。按清政府给予的官费资格,鲁迅应该升入东京帝国大学工科所属的采矿冶金科学习。但鲁迅决意学医,理由是:

*西医对日本的维新有助力;

*毕业回国后救治像他父亲那样被中医误治的病人的痛苦,还可以促进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

*鲁迅自幼牙齿不好。

因看不惯一些留日学生的吃喝玩乐,所以选择远离东京、地处东北偏僻小城镇的仙台医学专门学校(1912年改制东北大学医学部)。中国驻日公使兼留学生监督杨枢[需要消歧义]向该校校长发出照会,介绍鲁迅入校。鲁迅成了该校第一个中国留学生,学制四年,学校不收鲁迅学费。在仙台给鲁迅影响最大的是解剖学老师藤野严九郎。在周作人所着的《鲁迅的青年时代》和许寿裳所着的《亡友鲁迅印象记》两部书中,两人都曾引用过鲁迅的医专同班同学医学博士小林茂雄公布的鲁迅学年成绩:

解剖学 59.3分组织学 73.7分生理学 63.3分伦理学 83分德语 60分物理 60分化学 60分平均65.6分全班第68名(班上同学142人)

可见鲁迅考得最好的是属于社会科学的伦理学。自然科学和医学专业科目成绩较普通,只有藤野担任的解剖学一科没有考及格。总成绩正如鲁迅在《藤野先生》文中的自述:同学100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对此班上部分同学认为是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1994年,渡边襄发现成绩算错:生理学上学期60分,下学期75分,单科学年平均65分,不是63.3分,学年总平均65.8分,学年平均83分的伦理学等第登录成丙等。鲁迅后来作有《藤野先生》,对这篇作品也非常重视,1935年日本岩波书店要出《鲁迅选集》日本语译,他要求执行选集编译工作的自己的学生增田涉:我看要放进去的,一篇也没有了。只有《藤野先生》一文,请译出补进去。鲁迅身后,藤野也发表《谨忆周树人君》一文回忆鲁迅留学生活。鲁迅对医专生活的印象,第一是死记硬背:校中功课,只求记忆,不须思索,修习未久,脑力顿锢。四年而后,恐如木偶人矣。第二是课时太多,无暇搞译述活动:而今而后,只能修死学问,不能旁及矣,恨事!恨事!

年年底,鲁迅成为光复会第一批会员。

习文

年鲁迅在医专课堂上观看老师播放的日俄战争的幻灯片,里面有中国人给沙俄当坐探,被日军逮捕以间谍罪杀害,大量本地中国人围观。鲁迅认识到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务,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决定弃医从文。1906年3月,医专作为大二生退学。告诉许寿裳:我决计要学文艺了,中国的呆子,坏呆子岂是医学所能治疗的么?

再次旅日

1905年12月8日,陈天华蹈海自尽,鲁迅参加了陈天华追悼会。

1906年,远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留学的鲁迅被母亲鲁瑞用母病速归的电报召回,在7月26日遵照母亲的意见而与时年28岁的朱安结婚,但一生几未与朱安有行夫妻之实(据荆有麟回忆,鲁迅称多年来只有两三次)。新婚后第四天鲁迅就又和二弟周作人等东渡日本(相传为鲁迅住了三天就前往日本,但参照周作人日记,鲁迅当年并非婚后第四天东渡,而是住到秋天才动身的,八九月份之间) 。鲁迅非常不喜欢这位传统的妻子,无论是在北京还是在浙江绍兴老家,鲁迅都尽力防止与朱安见面,而朱安大部分时间就是照顾鲁迅的母亲。在日本的数年,鲁迅在东京居住,职业不明。

1908年,章太炎流亡东京,鲁迅在章太炎家听《说文解字》《庄子》《楚辞》等,成为章太炎的学生。1908年8月和12月,受章太炎影响,鲁迅于《河南》杂志发表《文化偏至论》和《破恶声论》。

回国任职

年鲁迅从日本回到中国,担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今杭州高级中学)优级生理学、初级化学教员,绍兴府中学堂监学兼博物学教员,绍兴山会初级师范学堂(今绍兴文理学院)校长等职务。后写出第一篇小说《怀旧》(文言文小说)。

年,鲁迅到中华民国政府教育部工作,袁世凯做大总统后,随政府搬到北京,历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1科科长、教育部佥事。这时,他沉迷于收集研究拓本之中。后重新投身新文化运动,并兼任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教授和北京大学兼职讲师。(注:鲁迅当时在北大兼职讲师,并不是北大职工。因为当时蔡元培校长定规,到北大任职,必须辞去原来职务,而鲁迅当时在教育部里担任佥事一职。这里往往被写北大历史的人搞错,生拉硬拽把鲁迅也当成北大职工。)

发表创作

1918年,37岁的周树人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在《新青年》上发表中国史上第一篇用现代形式创作的短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1921年12月,他还发表中篇小说《阿Q正传》。1924年,鲁迅、周作人、林语堂、钱玄同等人创办同人周刊《语丝》。

年,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印度大诗人泰戈尔来访紫禁城,北京方面安排鲁迅与泰戈尔会见且合照。当时中国文坛对于泰戈尔访华的评价趋于两极化,鲁迅将其访华评价为做了一瓶香水。

教育部生涯

鲁迅共做了14年的中华民国北洋政府的公务员,主要的业绩有:担任国语统一会教育部代表,协调制定注音字母(与马裕藻、朱希祖、许寿裳、钱稻孙共同提议并执笔文案统一读音,不过改良反切,故以合于双声叠韵的简笔汉字最为适用);与钱稻孙、许寿裳2位科长合作中华民国国徽设计案,执笔《致国务院国徽拟图说明书》(说明书全文详见2005年版《鲁迅全集》);并设计了当时北京大学的校徽,系北大二字的美术字体;分管图书情报(图书资讯)业务:督导京师图书馆(后来的北京图书馆,现在的中国国家图书馆)等。直到被教育部时任署总长章士钊免职为止。

为此鲁迅向中华民国平政院提起行政诉讼并胜诉,依法可以复职,但他选择离开政府体系。好友易培基接任教育总长后,签署了让佥事周树人复职的命令,并以兼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身份发出新的教授聘书,1926年三·一八惨案爆发后,易培基等都被中华民国临时执政段祺瑞通缉了,不过鲁迅并没有被通缉。蔡元培将教育部改革为大学院期间,鲁迅被蔡元培聘为大学院特约撰述员,每月工资300圆。大学院改回教育部后,这笔工资名义改为教育部编译费,仍按月支付。1932年起,鲁迅不再兼任教育部特约编译。

在厦门和广州

1926年8月,鲁迅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抗议三·一八惨案,对北洋政府失望,于是南下厦门大学任文科教授。数月后,1927年1月16日,46岁的鲁迅离开厦门,18日抵达广州,19日晨在孙伏园等人的陪伴下移入广州中山大学任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并与自己29岁的学生许广平同居。

当时是中山大学校长朱骝先(朱家骅)请鲁迅到校。鲁迅日记:1月26日晚往骝先寓夜餐;2月1日(除夕)夜往骝先寓夜饭,朱家骅邀鲁迅共吃年夜饭。不久又聘顾颉刚来校,顾北大毕业才6年就当研究教授,鲁迅很不服气,声称只要顾来他便走人。2月18、19日,赴香港在上环基督教青年会礼堂举行两场题为无声的中国及老调子已经唱完的演讲。

晚年在上海

1927年10月,鲁迅搬至上海居住9年左右,他住在上海公共租界北区的越界筑路区域(所谓半租界,是指今天虹口区北部鲁迅公园一带),那里有特殊的政治环境保护他写作避免遭到迫害,还有他不少的日本友人。1930年起先后加入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但鲁迅与左联部分成员有很多思想上的冲突。1927年到1936年间,鲁迅创作了很多回忆性的散文与大量思想性的杂文,翻译、介绍外国的文学作品。

鲁迅在上海期间,和宋庆龄、陈赓有交往。鲁迅所主持的文学团体和郭沫若、郁达夫主持的文学团体有矛盾。鲁迅扶植奖掖文学青年,包括柔石、白莽、萧军、萧红等,也和化名狄克的张春桥进行过论战。自1931年起,鲁迅大力倡导木刻版画,是为中国创作版画的先锋。

逝世

1936年10月19日清晨五点二十五分鲁迅在上海因肺结核病去世,终年55岁。他的死讯引起全中国的注意。治丧委员会由宋庆龄、蔡元培等知名人士组成,其中包括了上海各界救国联合会推荐的沈钧儒、李公朴二人。在上海上万民众自发为他一个文艺界人士举行前所未有的隆重的葬礼。出丧前一天(10月21日)下午16时,覆盖灵柩用的绸幛和出丧的乐队还没有准备好,沈钧儒嘱咐当时担任上海各界救国联合会干事的姚士彦马上去办理:绸幛应该怎样,乐队应该怎样,原都应由治丧委员会决定,现在来不及了,你一定去办好,务必于第二天上午九时前办好。姚士彦决定用大幅白绸幛,上面写着民族魂三个黑色大字。于是,立马就去汉口路申报馆隔壁一家礼品店赶制。绸幛送到治丧委员会后,沈钧儒看了民族魂三字,认为非常恰当,其他治丧委员们也都认为很合适。

年10月21日下午,参加鲁迅葬仪的送葬队伍,从徐家汇一直排到虹桥万国公墓。鲁迅灵柩上覆盖写有民族魂的白旗,轰动一时。到达万国公墓墓地时,现场人山人海,约两万余人。蔡元培、宋庆龄、沈钧儒等立在高台上,由蔡元培、宋庆龄先后致悼辞后,沈钧儒讲话,他激动地说:高尔基前几个月死了,死后由苏联政府替他国葬。现在,像鲁迅这样伟大的作家,我们人民群众一致要求国葬,但政府不管。今天我们人民自己来葬,到的都是民众自己。这个,我想鲁迅先生一定很愿意!万国殡仪馆启灵(抬了鲁迅先生的灵柩放入墓穴)时的抬棺人共12人,分为左右两排,最前面的两个是李尧棠、鹿地亘,后面依次为胡风、曹白;黄源、张天翼;靳以、姚克;吴朗西、周文;萧军(田军)、黎烈文。郁达夫在《怀鲁迅》一文中: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1956年,鲁迅墓迁移重建于上海虹口公园。

鲁迅的遗嘱共有7条,其中前几条交代丧事从简;第5条交代幼儿周海婴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第6条是对别人应许的事物不可当真;最后一条是万勿接近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

关于鲁迅之死,亦有一些争议。鲁迅之子周海婴曾撰文,怀疑是其信任有加的日本医生须藤五百三故意误诊,致其得不到正常治疗而早死,后经证实,鲁迅的真实死因应该为由肺结核和肺气肿诱发的严重气胸。

鲁迅博物馆

鲁迅博物馆位于北京阜成门内宫门口二条十九号,是国家文物局直属的五个国家级博物馆之一。园林式的博物馆内,保存完好的一所普通的小四合院是鲁迅故居。 新中国诞生后,文化部文物局接管了鲁迅故居。1956年,鲁迅博物馆在鲁迅故居东侧建立,并与故居全为一体对外开放。1975年,在毛泽东主席的直接关怀下,鲁迅博物馆扩建并增设鲁迅精神研究室。

鲁迅故居1979年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鲁迅博物馆1992年被命名为北京市青少年教育基地。1996年,一座颇具民族风格的陈列厅在鲁迅博物馆院内落成。陈列厅内是馆内基本陈列–鲁迅生平展览。 鲁迅博物馆收藏鲁迅文物2万余件,另外还藏有许广平、周作人、瞿秋白、许寿裳、钱玄同、刘半家、江绍原等人的遗物近万件。馆内编辑并对国内外发行的《鲁迅研究月刊》已出版200余期。近年开发的《鲁迅全集》、鲁迅研究文章目录索引微机检索系统,为研究者提供了先进的查询工具。鲁迅博物馆现已成为国内外最大的鲁迅文物资料中心、鲁迅研究中心和鲁迅展示中心。 →鲁迅的作品 鲁迅的名言 鲁迅的故事

热门文章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