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儿童故事

郑板桥轶事

导读:睡前故事365收录郑板桥轶事,文章中心围绕郑板桥轶事展开故事,话说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一、清代才子郑板桥的姻缘:

郑板桥文采盖世,可惜穷途潦倒,一日走到一家人门前,惊觉门前的对联是自己的诗作,郑生向户主饶夫人问个究竟,饶夫人说自己女儿极爱郑板桥的作品,郑生忙道自己正是郑板桥,饶夫人马上把女儿五娘叫出来,并且把她许配给郑板桥,郑板桥后来高中进士,大小登科一道儿至,夫妇二人也恩爱一生。

二、郑板桥夫人的人各有体!

  清代郑板桥临摹诸家法帖甚勤,有一晚上,做梦也在临帖,东指西横,梦中误将指头横在夫人背上大肆临摹。

  夫人惊醒,郑板桥在睡梦中听得夫人娇声曰:人各有体!,郑板桥幡然醒悟,尽毁所有法帖,自己另创一体。

三、郑板桥嫁女儿

  板桥嫁女儿,嫁得别创一格,嫁得爽快利落;不比时下婚姻,讨价还价,有辱婚姻的神圣。板桥有女,颇传父学。当女儿大到可以嫁人的时候,板桥说:吾携汝至一好去处。板桥把女儿带到一位书画至友的家中后说:此汝室也,好为之,行且琴鸣瑟应矣。一句话交待清楚,转身自去,而嫁女大典,也就此告成了。

四、郑板桥的小处不可随便

  郑板桥的字很值钱,书童经常把他草稿偷出去,裱褙后卖钱。有一回郑板桥故意写了不可随处小便的字,他想这回不会被拿去卖钱。过几天,郑板桥在一家书画店里看到他的这幅字,但内容已被改为小处不可随便。

五、入骨的温情

  论及板桥的为人处世之道,以率真二字似可概之。他深知恕道,非常练达人情,从一些生活的细节上,都能表现出十足的人情味,为诗为文,字里行间也莫不流露出至情至性,他堪称是中国读书人的典型。他感念乳母之恩,后母之爱,叔侄亲情,朋友道义,以及自己的困顿,写了一首七歌,随口白话,不见藻饰,而一字一泪,感人至深。怀念儿时的游伴(一位邻居乖巧的小姑娘王一姐),他题了一阕贺新郎的词相赠,淡淡的几笔素描,小儿女的憨神态,即跃然纸上,留下一股甜蜜的回味。

  他虽已富贵了,仍不忘贫贱的故旧,多所存问,体贴入微,这在他的家书上更很生动的表达。如何接待贫寒的求告者:先请其吃碗热粥,然后再问其来意;如何体恤童仆:想想人家的孩子,亦正如自己的孩子;甚至为了保全一座无主的孤坟,而甘愿买下一块没人肯要的荒地,以备自己他日归土,好与地下作伴,这种泽及枯骨的想法,正是仁心的高度发挥。不管他的什么想法,总能表现出他的率真,在惯见虚伪取税的社会中,率真可算是很难得的。

六、耿介的操守

  专制时代的衙门,具有十足的可怖性,纯良的百姓是不敢轻易进入的。身为县太爷,高高在上,为了养威,也不会轻易外出,出必鸣锣喝道,以示尊不可犯。功名与利禄相密合,就不会再想到民间的疾苦。所谓灭门县令,能少作点恶,已属难得,遇有灾难,掩饰之不遑,浸吞赈款之不遑,更难顾及其他。而板桥一反官场的积习,布衣草鞋,深入民间,以了解疾苦;并毫无矫情,一本其真,将所见所闻的民间悲惨事,一一表达诗篇中,以作刺骨的讽喻。他在逃荒行中写卖妻卖儿的悲痛,还家行中写一妇与前后两夫及子有间难割难舍的幽情,读来都会令人酸鼻。这些血泪文字,为痛苦无告的小民倾吐心声,是不合为官之道的,亦属练达宦情者的大忌。

  他对县民的关切,虽已尽心竭力,仍感惶恐未足。在他写范县的诗中有两句:县门一尺情犹隔,况是君门隔紫宸。可以体会得也。以小小县衙的一道浅的门墙,对民情尚有隔膜,何况那皇帝老倌只高坐在重门深禁的金銮殿上,还能知道些什么?在君权至上的时代,这种感慨很易受到曲解,甚至惹出祸端。幸而他仅仅是个小小的七品官耳,若像苏东坡那样的树大招风,遭到小人的罗织,定个轻蔑朝廷的罪名,抄家问斩,都属意中之事,实在大意不得的。

七、板桥巧断赖婚案

  他在地方任知县时,颇为当地人民做了一些好事。例如他任潍县的知县时,岁逢饥荒,于是大兴工赈,令豪门大户煮粥救饥,全活者甚多。传闻郑板桥于潍县担任县令时,受理一桩赖婚案,穷秀才告其岳父不守诺言,无端赖婚。

  板桥事先已知穷秀才的岳父是一位大地主,他令穷秀才暂留衙内,派人传唤地主与他的女儿到堂上。于是,板桥问道:你为什么要赖婚?财主答:因穷秀才养活不了我的女儿,他们不宜生活在一起。板桥说:原来如此,看来你的女儿确实不应该嫁给一位穷秀才。不过,你也得为你的女婿想想。这样吧!你出一千两黄金,我来帮助你解决这个问题,保证你满意。

  财主听说郑板桥要帮他解除女儿与穷秀才的婚约,颇为高兴。他按时如数付现。板桥说:你的女儿迟早总是要嫁人的,倒不如我给你找个乘龙快婿,这一千两黄金就算是嫁妆之资,你意下如何?财主听了之后,眉开眼笑,连连点头哈腰说:当然好!当然好!

  在说话之间,板桥已令人把穷秀才传了出来,当即命他与财主女儿拜堂成亲,随后双方携金而去。财主瞠目结舌,不知所措,最后哭笑不得,退堂而归。

八、板桥妙笔战盐商

  有一天,某盐商将一个私自贩盐的小贩扭送到县衙门,要县令板桥处以重罚。板桥一见那个小贩,衣衫褴褛,骨瘦如柴,知他为生活所逼,不得不如此。于是,顿生怜悯之心,他想戏弄一下这个盐商。就对盐商说:这个小贩应当加重处罚,我准备给他戴上枷锁,立街示众,好不好?盐商笑眯眯地说:好!好!

  板桥当即命衙役抱来一些芦席,用细木片做托,认真扎好,中间挖一个大圆孔。他又画了许多竹子和兰花,题了字,贴在芦枷上。然后让小贩套在脖子上,站在盐商的门口示众。因板桥向以诗、书、画号称三绝,画的竹子和兰花,尤其名播四海。许多人都想目睹为快,更渴望能得到他的墨宝。所以当小贩戴着芦枷往盐商门前一站,立即招引很多人围观,整个县城都为之哄动了,盐商的门堵得水泄不通,生意一点也做不成。盐商只好到县衙内哀求板桥放了那个小贩。

九、竹影墙

  他才学极高,其画更是出名,许多人求其画而不可得。据说郑板桥的画非常传神,能够使画中之物成真。话说郑板桥有一个朋友,家里新砌了一道墙,他一直请求郑板桥给在墙壁上画个画,无奈郑板桥总是忙着没时间。

有一次,这朋友请郑板桥还有一些朋友到家里喝酒。酒席喝到一半,主人当着大家的面,非请郑板桥在墙壁上画一画不可。郑板桥见推不掉,就说:"行,你磨墨吧!" 主人连忙让儿子拿来一砚墨来,郑板桥一看,说道:"不行,太少了,至上要磨半小盆的墨。"大家一听,那么多的墨,难不成要将整壁墙都涂黑?主人心疑之际,仍赶紧让儿子端来半小盆的墨。这时郑板桥已经是醉得摇摇晃晃了,他走到墙壁前面,用手往盆子里一沾,就往墙上抹起来,抹了几把,又把整个盆子端起来,将里头的墨汁整个都泼到墙壁上,弄得黑鸦鸦一片。这主人心里可不痛快了,他原来只想让郑板桥画在墙上,一是风光,二是好看。谁知黑鸦鸦一片不知在画何物?又不好涂掉,只好留下,自己生闷气。有一天刚下一场大雨,天上不住地打雷,加上闪电,好不惊人,谁知雨过天晴,这道墙壁前面竟然死了上百只的麻雀。

过了一些时日,来了一个老头,来到这主人家门口,就对着这道墙壁仔细地看。这主人看见了,一时好奇,就问:"您在看啥?" "这画,一定是名人画的吧?" 主人心中还有气,说道:"那是什么名人,只是一个朋友用手抹的。" 老头儿问:"这画成了之后,可出过什么奇怪之事?"主人答:"奇事倒是有一件,有天下大雨,又打雷又闪电,之后就在墙前面发现死了上百只的麻雀。" 老头点头说道:"这画,真是太好了!一般人看不出他画的是竹林,只有打雷下雨的时候,闪电一照,才看出是竹林,麻雀将它当成真的竹林,飞来避雨,所以就撞在墙上死了。"

十、身世穷困

  郑板桥辞官回家,一肩明月,两袖清风,惟携黄狗一条,兰花一盆。一夜,天冷,月黑,风大,雨密,板桥辗转不眠,适有小偷光顾。他想:如高声呼喊,万一小偷动手,自己无力对付,佯装熟睡,任他拿取,又不甘心。略一思考,翻身朝里,低声吟道: 细雨蒙蒙夜沉沉,梁上君子进我门。

  此时,小偷已近床边,闻声暗惊。继又闻:腹内诗书存千卷,床头金银无半文。小偷心想:不偷也罢。转身出门,又听里面说:出门休惊黄尾犬。小偷想,既有恶犬,何不逾墙而出。正欲上墙,又闻:越墙莫损兰花盆。小偷一看,墙头果有兰花一盆,乃细心避开,足方着地,屋里又传出:天寒不及披衣送,趁着月黑赶豪门。

●郑板桥吃鱼的故事

热门文章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