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方良
- 故事大全 睡前故事
- 2023-06-27 21:04:12
2004年12月,蒋方良在台北去世,这个来自白俄的女子走完了她传奇而又寂寞的一生。她的丈夫是蒋经国,她也是蒋介石认定的儿媳妇。然而,面对风流成性的蒋经国,蒋方良即使贵为所谓的“第一夫人”,也掩盖不住命运的悲惨。
她的第三个儿子蒋孝勇就曾经说过自己的母亲是一个苦命的女人。其长媳蒋徐
乃锦,在面对外界的询问时,也说过一段令人动容的话:“她的内心痛苦到什么程度,也许你要再多40岁才明白”。
在外人想来,蒋方良从俄国远嫁给当时在中国声名赫赫的蒋家,是一种莫大的幸运和荣耀。然而,只有这些最亲近的人才知晓她内心的痛楚和孤寂。
蒋方良是一个典型的俄罗斯女性,她在俄国的名字叫做芬娜,其身世命运也十分坎坷。蒋方良原本出生在俄罗斯的贵族之家,家中十分富裕,但因为十月革命的胜利,她的家庭发生了巨大变故,财产被充公,父母也在不久之后离世。好在年长的姐姐将其抚养长大。
她与蒋经国在苏联相识,二人在患难中产生了感情,并于1935年在苏联结婚。这时候的蒋方良才知道,自己的丈夫竟然是蒋介石的儿子。
在苏联的这段日子并不好过,蒋经国因为受到排挤而失去了工作,此时的他们已经有了第一个儿子蒋孝文,是蒋方良独自撑起了这个坎坷的家庭。
蒋经国后来还在回忆录中写过这段往事,他说:“这段艰苦的日子一共持续了六个月,我们一家三口只能依靠我夫人在工厂的一点微薄薪水生活”。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认为还是自己的儿子可靠,在他的强烈要求下,苏联方面同意让蒋经国回国。
蒋介石对于这个外国儿媳妇最开始是十分反感的,很难接受她。尤其是蒋方良那身材高大和金发碧眼的模样让向来十分传统的蒋介石感到特别的不舒服。
但蒋方良认为既然嫁给了蒋经国,就应该努力去适应自己妻子的身份,努力获得丈夫爱家人的认可,不管那人是否是执掌着国民政府的蒋介石。
最终,蒋方良还是得到了蒋介石的认可,而且蒋介石还亲自为她改了一个中国名字“蒋方良”,寓意方正贤良,希望她能够做一个中国传统性的贤妻良母。
蒋介石后来还对蒋经国说:“你能够娶到蒋方良这样的好媳妇,是你天大的福份”。可见蒋介石对这个洋儿媳妇的欣赏。能够得到蒋介石这样的称赞,蒋方良背后付出了多少努力也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然而,面对风流的蒋经国,蒋方良的内心是苦寂和无奈的。在蒋方良之前,蒋经国有过一次婚姻,娶的是冯玉祥的女儿冯弗能,只不过因为政治的原因,二人分道扬镳。
1938年,蒋经国奉父命前往赣南工作和锻炼,留下了蒋方良一人孤寂地照料家人。
在赣南,蒋经国追逐了章亚若,与她陷入情网,还生下了一对双胞胎儿子。听闻此事的蒋方良悲痛欲绝,她没想到与丈夫来到中国后不久,对方就做出了背叛自己的事情。
因为远在中国,没有什么依靠,又要顾忌蒋经国的面子和蒋家的名声,她不敢声张,只能是忍气吞声。不仅如此,她还担心蒋经国会像他的父亲一样喜新厌旧,最终让章亚若取而代之。
蒋方良在溪口见过蒋经国的母亲毛福梅,当时的毛福梅已经被蒋介石“打入冷宫”了,跟随在蒋介石身旁的是宋美龄。有这样的先例在,谁能保证蒋经国不会有样学样呢?
好在蒋介石知道此事后,勒令蒋经国与章亚若断绝关系,为她主持了公道。
1941年,蒋方良前往重庆看望蒋介石夫妇时,不仅穿着中国传统服饰旗袍,还能说一口流利的宁波话,这让蒋介石惊喜万分。都能够蒋介石和宋美龄提到章亚若的事情时,蒋方良没有多说什么,只是把委屈都装进了肚中,令蒋介石对其更加高看。
去到台湾后,蒋经国又与梅兰芳的徒弟顾正秋传出了绯闻。这一次,蒋经国闹得众人皆知,甚至还铁了心要与蒋方良脱离关系后迎娶顾正秋。
为了娶这个女人,蒋经国还主动找宋美龄说情,但招致了后者的痛骂。不甘心的蒋经国又让陈诚去做蒋介石的工作,更是招来了父亲的责骂。
在蒋介石看来,顾正秋不过是个戏子,蒋经国如果逢场作戏也就罢了,竟然还想把她娶回家,这是坚决不可能同意的。父子二人还为此爆发了激烈的冲突,最终蒋经国未能如愿。
尽管如此,但接连发生的几次事情仍然对蒋方良造成垃巨大的打击,她知道如果不是公婆对自己的力挺,自己的命运很可能就会十分的悲惨。
蒋方良在台湾的生活十分孤寂,蒋经国限制了她的许多爱好,迫使她戒掉了麻将和高尔夫。到了后来,几乎就是孤单的生活在戒备森严的官邸,与外界隔绝。
蒋经国去世后,蒋方良的生活也并没有起色,反而陷入了更大的痛苦之中。在短短几年时间,她的三个儿子相继去世,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楚,蒋方良经历了三次。
儿子们的英年早逝,是蒋方良晚年生活中最大的悲哀。本可儿孙绕膝的蒋方良,却要一次次面对这人世间最大的悲痛。
蒋孝勇生前的时候说过,自己的母亲最怕走的路,是从大直官邸到荣总医院的路。那是蒋方良最不想走,但却不得不走的一段伤心路。
晚年的蒋方良常常是一个人对着蒋经国和三个儿子的遗照发呆,一看就是大半天,那种无助的神情令所有人看了都心酸。
以上就是睡前故事365小编整理的关于蒋方良的睡前故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