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耀军
- 故事大全 睡前故事
- 2023-07-02 10:59:05
巴尔扎克:“受教育懂得焚毁遗嘱,做一个体面的人,为人所爱,受人敬重,而不是去做一个屡犯的偷表贼,受到法律对五种情状的加重处罚,解赴格雷伏刑场处死,受人憎恨和名誉扫地。”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现象盛行,诸子百家有不同的文化认同,彼此之间的争论形成了一种空前热烈的文化氛围。从洋务运动到辛亥革命,西方的思想逐渐传入中国,在近代社会形成了文化思潮,也让众多爱国人士接触到先进的思想。不论是诸子百家还是儒家道统,中国从古至今都对文化非常重视,文化的发展贯穿了中国的历史,没有文化思想的进步,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
一.家庭原因导致无法上学
人类对文化的重视,推动了人类对于教育的重视,不同于外国学校对于教育的开放态度,中国在教育方面的重视,反而体现在严格要求上。除此之外,中国也在致力于推动乡村教育的发展,尤其是那些位于大山深处的村庄,中国一直在努力的实现全国教育的普及。在我们今天生活的这个社会当中,教育几乎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的本能,只要不是太过偏僻的山村,只要不是太过贫穷的家庭,都会选择让家中的孩子去接受教育。
不过,时间往前推几十年,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几十年时间里,依然有无数的家庭面临着无法接受教育的困境。彼时的中国正处于百废待兴之中,遭受了帝国主义的践踏,整个社会都处在慢慢恢复当中,因此人民也过着饥一餐饱一餐的生活。在这样的情况下,学习就更加难以实现,就算拥有学习的天赋,但也不见得拥有能够学习的资本。在河南有一位名叫王耀军的人,他的生活就是最真实的写照,他原本是高考状元却被顶替,最后成为游历全国到处题字的“流浪大师”,也算是完成了他人生当中的一大梦想。
二.无法上大学的王耀军
王耀军出生于1945年,等他长大之后国内的战火已经平息,王耀军也得以拥有一个和平快乐的童年。不过相比起与其他的小伙伴肆无忌惮的玩耍,王耀军更加喜欢学习,他在学习当中感受到乐趣,也发现了自己在学习上的天赋,因此王耀军也就更加投入,他希望自己能够考上心仪的大学,能够踏进最高学府。然而因为家境的原因,王耀军最后却并没能如愿以偿的上大学,同时也有人说,是因为王耀军的高考状元身份被顶替,再加上家庭的原因,他只能是名落孙山。虽然他已经接受了现状,也听从家里的安排安安心心的工作,但内心深处对于知识和文化依然有着渴望。
因为内心怀揣着梦想,王耀军最后还是与文化和知识搭上了边,虽然他没能进入大学,但是他将自己的子女都培养成为了大学生,甚至还帮助许许多多家庭困难的孩子,让他们一同实现上大学的梦想。至于王耀军自己,从多年前开始就已经在全国各地游历,而他之所以会游历全国,都不是为了旅游,抑或是欣赏各地的风景,反而最初是为了赚钱和谋生才踏上了这条路。
三.四处游历的文学名人
在20世纪中期,甚至到20世纪后期,中国广大农村的农民赖以生存的本领都是种庄稼,似乎种地就是农民唯一的选择。但王耀军却恰恰相反,他热爱学习,他也拥有学习的天赋,因此哪怕是在田间地头,他也依然拿着书本抑或是背诵着课文。后来,随着家庭经济每况愈下,王耀军也不得不离开家庭外出谋生。不过与其他人做的苦力活不同,王耀军因为拥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在外主要是通过帮别人写字来获得报酬。虽然这个报酬并不多,但积少成多的道理王耀军还是懂的,更何况还能够以他热爱的事业为主,王耀军也就更加心满意足。
因为这项职业的自由,王耀军也没有固定的停留在某一个地方,而是在全国各地游历,在写书法的同时,还能够增长自己的见识,他的文学功底也得到显著提升。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王耀军再也不是那个在田间地头看书的大学生了,反而成为了一位名人,在全国各地到处题字。从条幅到标语,从照搬书本到抒情写意,几乎只要是王耀军到过的地方,那么无论是墙上还是门上,都能够看到王耀军的真迹。
没能上大学的确是王耀军的遗憾,但他终其一生都从事于文化事业,也算是给自己的热爱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以上就是睡前故事365小编整理的关于王耀军的睡前故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