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女贞德吕克贝松
- 故事大全 睡前故事
- 2023-07-08 17:44:12
1999年法国导演吕克·贝松的《圣女贞德》,在20年后迎来了数位修复版。
除了有机会看到吕克·贝松早期作品,也看到了许多大明星20多年前的模样。
故事描述西元1429年,英法战火正炽热之际,有个说法蔓延法国民间:人们说偏远村落有个年轻女孩是上帝的使者(也是电影片名英译),她捎来了上帝的讯息,所有人都可以借着她知晓上帝的旨意。
王室上下半信半疑,又觉得民意既然大力相信有这样一件事,似乎也不能置身事外。
当时的储君在岳母大力鼓励下接见贞德,他与在场大官与将军们也被这名少女给说服,甚至就此让贞德接掌大军,主导对英国的战事。
贞德的到来大大鼓舞士气,由她领军的战役几乎战无不克,原占有优势的英军节节败退,储君也加冕成为国王。
然而,当王室不再支持贞德,开始换法军陷入颓势,最后贞德被作为交换条件沦入英国人手中,并被指为妖女、女巫,被处以极刑烧死。
贞德故事在历史上有如此地位,是因为五百年后,梵谛冈教廷为这名少女平反,将她册封为“圣女贞德”,算是还了她数百年来的冤屈。
耐人寻味的是,吕克·贝松拍《圣女贞德》却恰恰不是为了歌颂这段历史──他全然不认同人们对贞德传奇的观点。
当年吕克在谈起本片时,念兹在兹的是,他认为谁都不能以任何理由去引用上帝之名作为杀戮的正当性。
吕克甚至将后世普遍视贞德为圣人、圣女,看作一个在传颂间逐渐变形的谎言。
在他看来,当年的贞德只有十七岁,未受教育、不识字的她,竟能在两个月内领导军队,数千大军就这样跋涉几百公里,屡战屡胜,这纯然是个被美化、神话化的错解。
但既然如此,为什么又大费周章去拍这部《圣女贞德》,且情节也依循着传说所描述,并非借此进行厘清或更正?
表面上故事大致没有更动,但电影其实加了许多段落,它们正是这部片的初衷。
那些段落是的无数恍惚、入迷的时刻;
换句话说,电影里的贞德,不只是激昂、气势万钧冲刺的英雄将士,更是陷溺在自己世界,一个念头动摇就卡在现实与幻想之间,无法逃脱的少女。
《圣女贞德》开始时,用了相当篇幅描述贞德小时候躲在衣橱里,透过门缝,亲眼看到姐姐被英军强暴并杀死的震撼,既是对于那个暴力和残酷的憎恨,亦是深刻且无法平复的幸存者罪疚。
更尤其,姐姐在最后一刻将贞德推进衣橱,否则受害的可能就是贞德。
这些强烈且无法抚平的早期经验,进驻了贞德的脑海,转换为一套自成一格的故事。
故事的目的终究是复仇与自我疗愈,但那得要贞德真心信仰,故事才说得通、才能成功。从那时开始,贞德相信有个上帝照看这一切,给予指示,要通过人的肉身,杀光英军,主持那年未竟的正义,而她正是被钦点的人。
对吕克来说,值得探究的,并非那段几乎是童话故事的历史,而是信念可以如何地造就或扭曲一个人。
这部电影真正的核心是放到最后才出现,那是非常精彩重要的一段,由达斯汀·霍夫曼饰演的贞德的良心,对着身陷囹圄、认为自己被冤枉的贞德严厉地质疑。
你凭什么认为有所谓上帝的指示?
贞德每回答一幅现实中充满意味和指向性的图景,那个良心就反驳地提出一套等价成立的诠释。
至此,我们看到了信念的强悍与脆弱,它能够撑起一个破碎的灵魂,甚至将她改造成全然不同的性格、注入无比的勇气。
但当一个信念无法从质疑与辩证的过程全身而退,它事实上就是一幢幻觉,随时要破灭,而过往就此搭建朝上的一切,也全部变得可疑。
但贞德所带来的辩证尚且不止于此。
上帝之于贞德,或许正是贞德之于法军?
为什么一个想像的上帝,可以为贞德仿佛真的注入神力?
如此,是否就不再是,不可验证的信念只能作为幻觉,如此之二元对立?
一如吕克·贝松多数作品,《圣女贞德》仍是在一个盛大热闹的世界里,安放了些小小的思索,但不至于让这些题目危及电影作为一场完整而满足的生命宴会。
尽管如此,在整路煞有介事的史诗经营后,却在末尾做出最强力的反制,也由此回应整路闪现的心灵图景,留下了不予定夺的悬念。
这是我多年后重看本片,最惊喜也无法放下的收获。
以上就是睡前故事365小编整理的关于圣女贞德吕克贝松的睡前故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