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惟忠
- 故事大全 睡前故事
- 2023-07-18 11:12:31
说起扬我国威的将领,很少有人想到吴惟忠,他是日韩(朝)两国都倾佩的存在。朝鲜人民歌颂吴惟忠为“天将吴候”。今日韩国境内还保存着石碑“天将吴候颂德碑铭”
吴惟忠
1559年九月一天,当时担任浙江都督的戚继光来到义乌的吴坎头村募兵,吴坎头村几乎全村青年在一名叫吴惟忠的人带领下基本都参加了戚继光的队伍。
这一年吴惟忠二十六岁。
义乌成为了戚家军的重要兵源,据《义乌县志》载:万历十九年(1591年),全义乌人口只剩下71497人。义乌人口比明朝初期减少了一半以上。1594年时朝廷才停止从义乌募兵。
兵源以义乌人为主的戚家军
嘉靖年间,日本海盗也就是“倭寇”漂洋过海且勾结明朝海盗和欧洲殖民侵犯浙江、江苏、山东等沿海,掳走明朝子民到日本当奴隶。
嘉靖时期的浙江总督杨宜所派到日本办事的手下郑舜功在《日本一鉴》记载当时九州萨摩的情况: 本(高)洲民居约百家,我民之被驱虏为夷奴者约二三百人。
据郑舜功所述当时萨摩平均每户日本人有两三名华人奴隶,可见当时被掠去为奴的华人数量之多。
1561年,2万倭寇大举侵犯宁波和台州,当时吴惟忠随戚继光参战,这一战倭寇大败,总共1000名倭寇阵亡,浙兵仅3名牺牲。史称“台州大捷”。后来吴惟忠还在上海地区大败过倭寇。
吴惟忠(浙江义乌人)的浙兵部队还曾经就驻扎在上海,专门负责拱卫这座城镇。
吴惟忠等义乌弟子不但跟着戚继光在浙江等地荡平来犯倭寇,还担负守卫北疆的重任。
中华民族象征万里长城的起点老龙头就是当时蓟镇参将吴惟忠所督造。吴惟忠携义乌兵创造性地修筑了这道海中高墙壁垒,使整个山海关长城南襟渤海、北倚燕山,有效封锁海面,控扼要塞,使长城宛如一条巨大的索链。
1579年时任蓟镇参将吴惟忠修建的山海关“老龙头”入海石城
初次援朝,血战牡丹峰
义乌兵团足迹不但遍布江南和塞北,还在异国朝鲜留下了光彩的印记。
起因是已经统一日本的丰臣秀吉开始计划侵略明朝,在入侵明朝前,秀吉希望邻国朝鲜臣服自己,并协助自己在未来入侵明国,秀吉得知朝鲜国王拒绝他后,恼羞成怒,决定第一个攻打朝鲜。
1592年春,丰臣秀吉在日本名护屋城集结了近24万兵力。其中15万人跨海去打朝鲜,9万人大军作为后备队,同时镇守日本本土,预防外国入侵。
当年4月14日第一批出发的日本军队登陆朝鲜南部城市釜山。入侵朝鲜的战争正式打响。朝鲜叫壬辰倭乱,国内通常叫万历朝鲜战争。
当时朝鲜武备松弛,朝鲜官军节节败退,难以抵抗日本侵略者,朝鲜国王向明朝的万历皇帝求助,当年12月,四万余明军驰援朝鲜,迎击日军。
丰臣秀吉
壬辰倭乱中的明朝援军力浙江兵共7000人,一半人是戚继光创立的义乌兵团。
1592年12月25日,当时已经60岁的吴惟忠作为明军先锋渡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地界,随后明军部队陆续进入朝鲜,大规模援朝行动正式开始。由于出发时已经是年末,所以抵达朝鲜几天后就是第二年(1593年)正月。
人们想象中的古代英雄都是覆盖金甲,身披红袍,骑着白马。然而浙军的形象看上去却颇为寒酸,个子不高,也没有统一的军装,身穿五颜六色的衣服。
朝鲜宰相柳成龙对在朝鲜的浙兵有个经典概括:所谓南兵者,乃浙江之兵也,其兵勇锐无比,不骑马,皆步斗,善用火箭、大炮…皆胜于倭。头戴白稻巾,身以赤白青黄为衣…真皆敢死之兵。
吴惟忠故里的义乌兵壁画
从柳成龙的话可看出浙兵是擅使火器,近战能力也高超的轻步兵。
1593年1月6日晚上,明军提督李如松决定先亲自率领一支部队(家丁和大同兵)攻打平壤附近的日军要点牡丹峰,试图打其个出其不意,但这次李如松的进攻失败了,是为第一次牡丹峰战斗。
这次夜袭过后,明军高层决定对平壤城和牡丹峰进行强攻,这次协同明军作战的还有朝鲜官军和僧兵。
平壤之战,紫色为明军,红色为日军
明军主力负责攻打平壤城,而吴惟忠则负责攻打牡丹峰,牡丹峰位于平壤城东北部,在这里可以俯瞰整座平壤城。所以这个位置非常重要。
牡丹峰有2000名日兵,由松浦镇信统领。松浦镇信九州肥前的大名,势力不大,在九州西北都属于小大名。之前松浦家只能靠依附大友、龙造寺、岛津三个大大名在九州岛内夹缝生存。
别看松浦家在日本国内是不入流存在,在明嘉靖年间,松浦家幕后大力支持了倭寇和华人海盗打劫内地。松浦镇信领地平户正是倭寇的大本营。日军攻陷釜山时,松浦镇信部队是最早破城那批。松浦家可谓欠下两国血债。(出自《倭寇战争史略》)
攻打牡丹峰的明—朝鲜联军兵力三倍于松浦镇信,可牡丹峰易守难攻,即便有火炮也额外难攻,松浦军则居高临下用火枪射击正在登城的明军,不少明军士兵被射中,就是吴惟忠本人胸口也中了一弹,从城楼上坠了下来。身负重伤的吴惟忠仍指挥战斗。
《宣祖实录》:吴惟忠之军,多死于土墙之前。
《经略复国要编》:有铅子伤胸,血流殷踵,督军不休如吴惟忠者。
尽管牡丹峰是块硬骨头,但在吴惟忠强攻下硬是拿了下来,松浦部队也被打残,死伤大半,松浦镇信仓惶逃跑。
牡丹峰战斗
明军攻破平壤城总共耗时2小时,各路明军中率先登上的多为浙兵。根据朝鲜说法,辽东士兵并没怎么参与攻城,攻城的基本上都是浙军。
《宣祖实录》:提督攻城取胜,全用南军(浙兵)。
《碧梧先生遗稿》:吴副总惟忠,浙江金华府义乌县人也,攻平壤,先登功最。
李德馨:贼(倭寇)之所畏惮者,惟在南兵。
总得来说,平壤之战是一场大胜利,值得庆祝。可是胜利后有几个不和谐的音符,如前线司令李如松未能兑现率先登城赏银一万两的承诺,没有给钱就算了。
钱世桢:先登万金赏,讵竟成虚语?奋身先驱,终落人后。
关键是李如松还把本战首功给了自己心腹张世爵,而没有给浙军将领骆尚志和吴惟忠。尽管东征军总经略宋应昌是浙江人,但他是偏袒李如松的。所以诸多明史料都将平壤大捷首功归结于辽东军。
宋应昌和李如松对浙兵的不公,这点当时部分明军将领,朝鲜和敌方日本都悉知。
柳成龙:(李如松)及其论功,北军(辽兵)居上…若但以一胜为功…尤为痛闷矣。
《宣祖实录》:且闻李提督曾于平壤报捷之日,以全功归己。
日本史学家 赖山阳:(李如松)所谓和兵不足复畏。
连朝鲜国王李昖都对李如松这套作为看不下去,他亲自对李如松说:不能因为张世爵跟你是老乡,你就可以把本该属于骆尚志的功劳给他。(出自《宣祖实录》)
当时的日军士兵
战后吴惟忠的功劳也被推给了杨元,吴惟忠听说后闷闷不乐,朝鲜朝廷还专门调查这件事,李如松对朝鲜官员还说吴惟忠没有受伤,气得吴惟忠当着朝鲜人面把上衣脱去,身上伤痕累累。(出自《域外长城》)
朝鲜向明国朝廷反应过真实情况,但依然没用。
平壤大捷后,明军提督李如松担心浙江军再次功劳超越辽东军,于是在1月23日,李如松背着浙江军只带领辽东军从平壤出发南下攻打汉城。
《牧斋初学集》:人言平壤之役,辽人(兵)居后。
1月27日,李如松率领辽东军在汉城附近的碧蹄馆一战被日本将领小早川隆景和立花宗茂杀了个大败,且主帅李如松险些丧命,李如松狼狈逃回开城。很多人受《明朝那些事儿》影响以为碧蹄馆是场小失利,甚至还有人以为是李如松赢了,其实不止清朝编纂的《明史》,就是明朝及当时的一手史料均认为碧蹄馆之战是李如松大败。
《明实录》:石星内言三辱四耻初遣祖承训全军覆没一辱也、再遣李如松 碧蹄横溃二辱也。
《明实录》: 碧蹄一战我师长驱之气已沮。
碧蹄馆之战明军阵亡人数亦不小,共三千余人。
《万历邸钞》:继而碧蹄馆丧三千余。
明军在碧蹄馆之战战败的根本原因正是李如松贪功冒进,只带辽东军和自己家丁出征,为了不让吴惟忠、骆尚志等浙军将士继续立功,而将他们撇在平壤城,错失一次收复汉城的大好机会,甚至断送明军在当年就把日军赶出朝鲜的时机。
骆尚志:前日碧蹄之战,若大军前进,尽杀倭奴,则国王可安顿王京,天兵亦已陆续回还。而提督轻敌贪功,不带南兵,只率家丁,几死贼手,大败而退,误了一场事。自后畏怯,无前进之心。(出自《宣祖实录》)
不但浙军将领骆尚志认为如果浙军也参加碧蹄馆之战明军即可获胜,就是德川幕府时代的日本人也这么认为。
德川幕府日本人著 《征韩杂志》:明将李如松之取平壤,大抵皆南军之力。南军,浙江地方之兵,善用火器,勇锐无比。然如松北人, 以故痛抑南军。至碧蹄之战,如松军皆北骑,无火器,竟以是败。呜呼!令如松善用南军,必非我军之利也。而如松不用,自取挫败, 私心害事如此。
侧面说明这是敌人日本对浙江军最好的赞赏。
李如松打压浙兵不算完,甚至当时有李如松用朝鲜人首级冒充倭寇的传言。除了朝鲜人控告,还有山东都御史周维韩,吏部杨挺兰都控告李如松在平壤杀害朝鲜人冒功。
遭遇打压,血战安康
吴惟忠还是东征明军在朝鲜口碑最佳者,柳成龙在《惩毖录》称吴惟忠最“廉操”。
1594年5月,吴惟忠等南军驻扎在朝鲜南方尚州一带,朝鲜派裴龙吉前去慰问明军,他受到了其他明将刘綎和王必迪的接见,只有吴惟忠拒绝接见裴龙吉,除了酒以外送来的其他礼物吴惟忠一律不收。
裴龙吉还记载了一件事情,一名浙军士兵割了朝鲜公家的布料来修补马鞍,吴惟忠不但严格按照军法处置,而且还自己掏钱赔了朝鲜人一两银子,价值都远超这块布料。当地县衙听说以后派人将银子退回,也被吴惟忠拒绝。
而且浙军购买朝鲜粮食从不赊账,甚至当地朝鲜百姓主动捐赠给浙军所需之物,吴惟忠一律推辞不受。
浙江军相比无视军纪的部队,尤其是李如松的辽东军,他们在朝鲜搜刮一切能看得见的东西,甚至还明目张胆地抢夺朝鲜老百姓物品,朝鲜百姓不给就乱棒殴打。
《锁尾录》:往来唐兵(明军),络绎不绝,多索烧酒、清蜜、鸡儿等物。少不如意,大杖乱打/掠夺财物,无有纪极,如经贼变…此皆李提督(如松)麾下,而不戢军卒,故至于此极,皆是蓟辽兵云。宋、骆二将之兵,不犯秋毫,号令严肃。所过安堵,此乃浙江之士云。可嘉可嘉。
朝鲜人非常害怕李如松的辽东军,辽东军每前往一个朝鲜地方时,当地县衙会贴告示让大家注意李如松前来。当吴惟忠等浙军部队到来时,朝鲜百姓往往不招自来。
这不就高下立判了吗?
虽然朝鲜王朝官方纪念过李如松等辽军将领,但是从未有朝鲜百姓自发纪念,而自发纪念吴惟忠等浙军的百姓不在少数,朝鲜百姓还将吴惟忠尊称为“天将吴候”,为其立碑,至今还有几块保存于韩国境内。
不得不说辽东军等北军部队相当恶心,不但欺凌朝鲜人,甚至嫉妒浙江军的功德,一些辽军部队砸碎了几块朝鲜为吴惟忠立的功德碑。
浙江军不但口碑极佳,而且战力极强,令在朝鲜的倭寇闻风丧胆,辽东军对倭寇作战表现也欠佳。辽东军第一次攻打平壤被小西行长打得全军覆没,辽军主帅李如松在碧蹄馆被小早川隆景打了个大溃败,之后李如松自暴自弃只想议和。
《万历野获编》:宋亦加服一品,得僇副帅以下,事权特重。后 碧蹄馆败归,师遂不振。
所以朝鲜人说:辽兵…恐难制胜矣。
1596年,倭寇第二次入侵朝鲜时,李好闵说:复破此贼,非浙兵不可。
1593年6月13日,丰臣秀吉在跟明朝和谈期间指使在日军对朝鲜晋州城发起了攻击,当时吴惟忠、刘綎等明军部队就驻扎在晋州附近一带。由于没有上级命令,吴惟忠等明军将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晋州被日军攻打。
历经半个月血战,日军于6月29日攻陷了晋州城,并对全城军民展开屠杀,共六万余人遇害,堪称壬辰倭乱第一惨案。
当时明朝和日本主力各自撤走后,两边留在当地的驻军还爆发过几次不小的冲突,基本上是加藤清正部的日军挑起,十月加藤清正袭骚安康,浙军将领王必迪迎战,此战浙军被加藤清正击败。
因为宋应昌、李如松为了跟日本讲和,下令驻扎在朝鲜明军不得主动攻击倭寇,以至于驻扎在庆州的浙军被倭寇打上门才能反击。
有一次加藤清正又来挑衅驻扎在庆州的明军,当时吴惟忠不顾军令了,他和骆尚志带着数千浙军将士出征讨倭。
浙江军迎战倭寇
可惜这一战吴惟忠被加藤清正打败了,明军阵亡三百余人,而加藤军损失轻微,堪称“倭寇克星”的浙江军也有失败时刻。
加藤清正,丰臣秀吉的嫡系将领“贱岳七本枪”之一
这场胜利对日军而言改变了对明军的态度,之前在碧蹄馆之战后日军仍旧忌惮明军原因就是尽管击败了辽东骑兵,但他们依然未能战胜那个在平壤令他们闻风丧胆的浙江军,而此刻他们击败了浙江军。
但世界上没有百战百胜之师,也不能因为这一战就否定浙江军在整场战争中的表现。碧蹄馆和安康都是明军败仗,但不同的是碧蹄馆败北是李如松为了抢功所致,属于自作孽不可活。
而吴惟忠出兵目的是真正为了朝鲜百姓以及全明国的荣誉而战,光荣依然属于吴惟忠和全体浙江军!
对吴惟忠不幸的是,此战他非但没能得该有的体恤,还得到了控告。李如松等人歪曲了安康之战的事实,诬陷吴惟忠残害朝鲜老百姓才引起此事。
尽管朝鲜方为吴惟忠申辩过,朝鲜国王都亲自给吴惟忠说话,但朝鲜给明朝申诉都被李如松想方设法拦截。
明廷信了李如松的鬼话,接着将吴惟忠革职并召回国内。吴惟忠也不得不认栽。
朝鲜国王李昖
吴惟忠离开朝鲜前,国王李昖亲自为其送行,并称吴惟忠“功在三韩”,还赠送吴惟忠豹皮、腰刀等一些有价值物品,李昖并说自己小国没什么东西可回报大人,只有这些可送了。
再援朝鲜,青山大捷
1597年2月,因为明朝封贡日本失败,丰臣秀吉再次发大兵侵略朝鲜,史称“丁酉再乱”。当年8月日本左、右两路大军开始进兵,8月10日,日本左路军兵临南原城,当时杨元统率的辽东军镇守南原,杨元还真是李如松的部将。
日本左路军仅用了三天就攻陷了南原城,8月16日深夜,南原城陷落时,杨元还在睡觉,惊醒后仓惶从西门逃脱,但他不是靠自己力量杀出重围,根据朝鲜史料记载,负责攻打西门的小西行长可能还打算未来与明国议和,特地放跑了杨元。
南原城的3400名明军士兵只有十余人跟着杨元脱险,其余人皆被屠杀殆尽,一千名朝鲜士兵也全部遇害,联军可谓全军覆没。日军这一战仅阵亡了一百人。
《明实录》:先是杨元以辽兵三千扼南原至是,闲山失守倭遂薄南原,十六日夜猝乘城元惊起帐中跣足跳走,一军尽没。
当时吴惟忠已经官复原职,并再次以浙军将领身份驰援朝鲜,南原沦陷时,吴惟忠所辖3800名浙江兵在忠州,在汉城的明军主帅麻贵见南原和全州两座要地都丢失了,他认为忠州和公州必失无疑,下令驻扎在忠州的吴惟忠和驻扎在公州的明军撤离,这样朝鲜南方剩下的明军统统退到了汉城。
南原是朝鲜要冲城市,杨元除了丧师辱国,还连累了吴惟忠和其他明军部队,导致日军再次横扫朝鲜半岛南方,日军先头部队甚至已经兵临朝鲜国都汉城。
《朝鲜实录》:南原、全州陷败之后…土崩瓦解之势,不可收拾。
所幸在当年9月16日,朝鲜将领李舜臣用13艘船并利用鸣梁海峡地形大破日将藤堂高虎等人率领330艘战船组建的舰队,日本水军大将来岛通总阵亡。水军大将菅达长的儿子菅正阴也死于这场战斗,军监毛利高政和大将藤堂高虎两人均负伤挂彩,而且都险些被李舜臣活捉。
此战是为鸣梁海战日军大败,陆地上日军大将加藤清正、小西行长、岛津义弘、锅岛直茂等人听说海上战败消息后,担心海上后勤线被影响,从而终止北上计划,甚至陆地上的一路威胁都消除了。
《乱中杂录》:贼将(岛津)义弘,(锅岛)直茂等,各率兵万馀,留屯海南,自鸣梁之败,舟船不至,允直茂等由右路,义弘等由左路,并向南原而走。
丁酉再乱日军进军路线
得知日军退走消息后,当时驻朝明军决定对左路日军的加藤清正发动追击。
1597年9月,加藤清正途中经过青山时,加藤军在这里遭遇了明军,两军发生交战。统率这支明军部队的是彭友德和吴惟忠。
浙江军在吴惟忠带领下大破加藤清正,以致加藤军阵亡数百人,加藤清正仓惶逃跑,此战被史料称之为“青山大捷”。
在四年前的庆州、安康一带,吴惟忠率领的浙江军为加藤清正所败,浙江军在青山打了胜仗,他们没有再一次倒在加藤清正的部队面前。
向吴惟忠投降的日本兵
青山大捷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在朝鲜作战明军的士气,相对的挫败了日军的锐气,扭转了丁酉再乱的局势。
《明神宗实录》:今我兵于青山大捷,有转虚为强之势。
丁酉再乱接下来的关键战斗中如蔚山之战等,吴惟忠和他的浙江义乌兵皆有参加,这里不再多叙述。
1598年11月,日本首脑丰臣秀吉死亡,无心恋战的日军撤出朝鲜,这也意味着七年抗日援朝战争就此结束。
晚年,吴惟忠归隐于义乌夏演裹金岩谷,教孙子读书,得困情逸致,高寿而终。
虽然当时明朝朝廷对壬辰倭乱中的浙兵功绩是有意掩盖的,犹如南宋朝廷删除了岳飞一切原始史料,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在当时和后世朝鲜半岛人民心中,吴惟忠、骆尚志等人是口碑最好的中华将领。尤其是吴惟忠,当地人认为他是比诸葛亮还伟大的中国人。(出自《域外长城》)
虽然朝鲜朝廷也为李如松建立过祠堂,那也是出于礼貌,几乎每名明军将领都被朝鲜朝廷纪念过,但是没有朝鲜百姓主动去纪念李如松等辽军将领,只纪念过浙军将领。
朝鲜人民歌颂吴惟忠为“天将吴候”。由于朝鲜最高级为国王,仅次一级就是侯,在中国相当于 “王”。
今日韩国境内还保存着石碑“天将吴候颂德碑铭”,上面印刻着对吴惟忠的赞扬和他的光辉事迹,碑上记录的事情在国内史料都很难找到。本来还有十几块留在朝鲜当地百姓修的吴惟忠功德碑,但被后来其他明军部队给砸了。迄今为止吴惟忠等浙军将士也是韩国当地口碑最好的中华将领。
吴惟忠不但获得了朝鲜的尊敬,还获得了敌人日本的尊重,有一次加藤清正写给吴惟忠一封信中将其称为“老爷”,日军一般对明军称呼为“虏”。
《丰太阁征外新史》:碧蹄馆之战前日将立花宗茂对部下门说:“以此防寒,努力!明虏(指明军)必来战,今日是彼我胜败之所也!”
加藤清正还是侵朝日军主将中最凶悍的一个,在日本国内也是嚣张跋扈。关原之战后德川家康成为日本统治者,但他在加藤清正去世后才敢攻打丰臣家。就是连德川家康都忌惮的加藤清正也尊重吴惟忠。
二条城会面,左边是加藤清正,中间是丰臣秀赖,右边是德川家康
《云峰将军传》记载日本人将吴惟忠唤作“神仙”,这个我也相信,日本战国时代毛利元就被叫“谋神”,立花道雪被称“雷神”,将吴惟忠称为神也符合日本特色。
吴惟忠是当时甚至近几百年来中唯一一个被日韩两国都尊敬的中国将领,这无愧于戚继光对他的培养,也无愧于国家,更是义乌父老的骄傲。
像吴惟忠所率领的浙江军才是最符合“天兵”的军队
参考书目
《明实录》
《朝鲜实录》
《域外长城》
《倭寇战争史略》
《早稻田大学日本史》
以上就是睡前故事365小编整理的关于吴惟忠的睡前故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上一篇:康熙的儿子谁继承了皇位
下一篇: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审判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