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故事大全 睡前故事 > 正文

陈独秀子女

摘要:睡前故事365收录陈独秀子女,最近,一部名为《觉醒年代》的影视剧再次刷爆荧屏,获得无数人的赞誉同时也将很多此前并不为人们所了解的英雄人物,以一个艺术的形象再次带...大家一起来看下陈独秀子女吧。

最近,一部名为《觉醒年代》的影视剧再次刷爆荧屏,获得无数人的赞誉同时也将很多此前并不为人们所了解的英雄人物,以一个艺术的形象再次带到人们的眼前,陈延年就是其中一个。

陈独秀子女 第1张

这是一个二十九岁就为中国革命献出生命的有志青年,正是因为他们这样的精神,才换来我们今日的新生活。

对于陈延年,可能有人不是很了解,但要是提起他的父亲,那可真是家喻户晓,他的父亲就是大名鼎鼎的陈独秀。

《觉醒年代》里的陈独秀和陈延年

陈延年就是陈独秀的长子,父子两人同为无产阶级革命家,不幸的是,陈独秀在抗战期间最终病逝江津,下了很多遗憾。在他身后,鉴于陈家为中国革命所做出的贡献,以及陈家之后落魄的家境,党和国家一直对陈家颇为关心。

1953年,毛主席乘船路过陈独秀的老家安庆,就曾专门过问陈独秀的家庭情况,嘱咐人一定要好好照顾他的家人。

挽歌悠悠自江津

陈独秀出生于1879年,他的家乡在安徽安庆怀宁县。陈独秀自幼丧父,在五岁的时候过继给了曾是举人的叔父,并在爷爷的教导下长大成人。

陈独秀的爷爷人称“白胡爹爹”,是一个读书人,他在抚养陈独秀的同时,也教他学习四书五经。

陈独秀旧居

因此,陈独秀实则是从传统教育体系中养成的,他在十八岁的时候就考中了秀才,本该像长辈一样是读书做官的士子。

但是,生活在旧社会中的陈独秀,幼年时期目睹了这社会太多的不公与残酷,他见到过东北的沙俄士兵滥杀国人,也目睹过官府对暴动的农民施以酷刑,种种事情对他幼小的心灵产生极大地冲击,逐渐在他的心里埋下一颗反抗不公与压迫、拯救危亡与沦丧的火种。

在1898年到1911年这十四年的时间里,随着那股变革的时代潮流,陈独秀亦投身其中,实践着自己的救国理想。

1918年6月蔡元培(右四),陈独秀(右三)等人在北大

在那段岁月里,他致力于新民主主义革命事业,曾是引领革命风潮的一面红旗。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在二十年代末新的革命浪潮中迷失了。陈独秀做回了一个读书人,只是在后来的抗日大潮中再次体现出自己赤子的本色。

陈独秀固然是一个卓越的思想家,他很有才气,也有胆略,更有恒心,但为什么却没能最终完成他毕生追求的事业呢?或许,我们可以从陈独秀的个人性格上找到一些答案。

陈独秀是一个性格十分率直,同时也很要强的人,他率直到了什么程度呢?有一次,陈独秀在朋友家中看到了沈尹默写的诗,他第二天遇到沈尹默本人,当面就说:“昨天在刘三壁上见了你写的诗,诗很好,而字则其俗在骨,可谓诗在天上,字在地下!”

陈独秀这番话很是直白,不过沈尹默先生倒也不以为忤,反而发愤练字,终成一代名家。

陈独秀的要强又怎么说呢?早在他小的时候,祖父教他背书,为此不知道挨了多少板子。

陈独秀照片

尽管祖父的教育很严厉,手板也打的非常重,但老人家其实是希望孩子主动求饶的,但陈独秀却就那么忍着,手打肿了也不吭声,幼年时期的陈独秀就已经表现出了极度要强的性格,这一性格也伴随了他的终生。

到1939年的时候,当时的陈独秀居住在江津,并且已经是身染重疴。在获知陈独秀的近况之后,当时周恩来在辛亥革命元老朱蕴山的陪同下,前往探望陈独秀。

故友重逢,亲切之外却也是带有怅然之情,一番寒暄之后,周总理向陈独秀提出,希望他重返延安。

陈独秀闻言,以自己衰老落后为由,婉拒了周总理的邀请,周总理无奈,自知很难再扭转陈独秀的心意,就让随从龙飞虎从口袋里拿了一百块银元,说道:“独秀先生,我们知道你现在生活并不宽裕,这是我们从‘互济会’里拿出的一点钱,请你一定收下。”

周总理看望陈独秀剧照

此时,看到周总理的举动,一生看重友情的陈独秀眼中已是满眼泪花,他哽咽着握住周总理的手,连连说:“‘互济会’是当年我提议创办的。它的钱,只能用来营救狱中的同志,照顾烈士的家属……这钱,我怎么能收?请你带回去,我是无论如何不会收的!”

陈独秀坚持不收,周总理看着再谈下去也不会有什么结果,于是就起身告辞了。

晚年蛰居江津,陈独秀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做学问。尽管生活十分窘迫,但他从不懈怠于对诗文、书法的爱好,大有安贫乐道之风。

利用晚年的空闲,陈独秀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写成了《小学识字教本》一书,用以给学生做文字训蒙。

但是,当这本书送审的时候,教育部长陈立夫却认为书的名字不合适,让陈独秀重新拟定书名。对此,陈独秀的态度依然坚决,他说:“一字不能动!”

随后,陈独秀还把教育部预先支付给他的八千元稿费都退了回去,以示自己的决心。最终,直到陈独秀逝世,这本书也没能出版。

陈独秀

1942年5月27日,贫病交加中的陈独秀在江津溘然离世,时年只有63岁。当消息传到周总理的耳中,他良久不语,满面悲痛,昔日一别竟成了诀别,这更让周总理感到遗憾。

憾事之所以是憾事,就是因为本该做到却没有,而陈独秀后来的人生际遇,大抵都是和他的性格密切相关的,空留许多遗憾。

三次婚姻与七个儿女

陈独秀的个人生活,其实也很是坎坷。他的原配名为高晓岚,是时任安庆统领高登科之女。

在陈独秀高中秀才的那一年,不少人都对陈独秀表露出欣赏的目光,想要与陈家联姻,高登科也做此打算。

最终,在高登科与陈母的主持之下,陈独秀与高晓岚成亲。但是,对于这门亲事,陈独秀本身带有很强的排斥心理,也是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走完了婚礼的过场。

婚后,两人之间一共诞育了五个子女,其中四个得以长大成人,他们就是陈延年、陈玉莹、陈乔年和陈松年。

陈独秀原配高晓岚

妻子高晓岚是一个被封建礼教束缚住的女人,尽管温婉贤淑,但没有文化又胆小谨慎。本来陈独秀还想教化妻子,让她接受新思想,但无奈高晓岚对此极为排斥。

当时,陈独秀想要外出留学,但缺少路费,他希望妻子能够卖掉一对金镯子资助他,但高晓岚一是对丈夫从事的事业充满恐惧,唯恐丈夫惹出祸事,同时又怕丈夫被外面的世界所迷惑,就此一去不回,所以死活不肯答应陈独秀。

也是因为这件事,让陈独秀对高晓岚极度的失望,也因为此事二人感情破裂,最终分道扬镳。

后来,陈独秀选择与妻子同父异母的妹妹高君曼私奔,尽管这姐妹两人出身同一个家庭,但思想见地完全不同,而陈独秀也不顾一切的选择追寻自由。

尽管丈夫的做法带给高晓岚极大地伤害,但高晓岚还是把苦痛埋在心底,一心抚养四个孩子。

然而让高晓岚没有想到的是,她的两个儿子陈延年和陈乔年在长大之后,选择了和父亲一样的道路。

陈延年,陈乔年留学照

要说陈独秀的这两个孩子,和他们的父亲可真是有太多相似之处。恰是在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的那一年,陈延年两兄弟离开安徽老家,来到上海读书。

当时,陈延年已经十七岁,而陈乔年只有十三岁。尽管年纪小,但两兄弟都聪颖过人,不仅有着极深地国学功底,一到上海就考入了震旦大学,还在法国巡捕房学习法文,打算留学法国。

在新式教育下长大的两兄弟,见识颇为深远。有一天,陈独秀的朋友潘赞化遇到了陈延年,就问他:“听说你父亲因为五四学潮在北京被捕,你知道吗?”

1937年,狱中的陈独秀和他写的书法作品

陈延年回答:“听说了。”

潘赞化又问他:“你怎么想?不害怕吗?”

没想到,陈延年一脸正气地说:“既做不怕,怕则不做,况这次学潮,含有无产阶级斗争的意义,危险乃意中之事,何怕之有?”

潘赞化再问:“倘若同人援救无效,你如何想?”

陈延年还是一脸平静的说:“中国失去一有学识之人,当然可惜。”

陈延年的言论让潘赞化大为惊讶,他未曾预料,一个年纪轻轻的孺子,却已经有着这样的大局观,乃至于对自己父亲的生死都能坦然面对。

陈延年照片

而后,渐渐长成的陈延年兄弟,在历经游学与深思之后,对待学术与政治,有了更为深刻的看法,并毅然像父亲一样投身马克思主义,在旅欧期间加入了中国少年共产党。

在回国之后,陈延年担任了我党广东区委书记,而陈乔年则担任了北方区委组织部部长,此后职位多有调动,工作能力也在不断增长,一度是领导近百万工农群众的我党骨干人才。

也因如此,国民党反动派与帝国主义对陈家的两兄弟都十分地嫉恨。在1927年的6月,陈延年被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杨虎逮捕,并于当年7月4日就义。

在1927年的中秋后,彼时的高晓岚还不知道陈延年已经牺牲的事情,她在小儿子陈松年的陪同下,去武汉找过陈乔年,而这竟也成了高晓岚与二儿子的最后一面。

在次年,陈乔年也被敌人抓获,并在当年六月间惨死敌手,连带着陈乔年的幼子也病夭了。

陈延年,陈乔年剧照

为了打听两个哥哥的下落,陈家的长女陈玉莹来上海四处找寻,在得知噩耗后一病不起,竟也亡故了。

三个孩子接连离世的消息沉痛的打击了高晓岚,高晓岚在次年也郁郁而终。据说,在临死之前,高晓岚对幼子陈松年提出,死后想要和丈夫陈独秀合葬。高晓岚离世前,带着极大地悲痛与愁怨,而陈松年成为她在世间唯一的牵挂。

在与高君曼出走之后,陈独秀与她生下了三个儿女,分别是陈光美、陈哲民与陈子美。

陈独秀与高君曼一共生活了十五年的时间,那段时间也正是中国革命形势较为严峻的时候,因为艰苦的生活,高君曼最终于1931年病逝。

高君曼所生的三个孩子中,陈光美因为种种原因,一直不承认与陈独秀的父子关系,直至其去世也没有说明。

高君曼照片

而至于陈子美,她后来成为一个医生,并长居美国,直至离世。幼子陈哲民,也叫陈鹤年,后来长居香港,是一个媒体工作者。

在与高君曼感情淡漠之后,陈独秀再次与潘兰珍相恋。潘兰珍身世很是凄苦,她出身自贫农家庭,自幼逃荒至上海,并在父亲的介绍下进入英美烟草公司做童工,在苦难的岁月里饱受屈辱与折磨。

后来,逃离魔窟之后,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在避居的贫民窟中遇到了同样是避难的陈独秀。

尽管陈独秀要比潘兰珍大二十九岁,但因为陈独秀对穷苦人很是亲和,还教潘兰珍识字读书。

久而久之,使得潘兰珍对这个“老先生”顿生好感,后来陈独秀被捕入狱,要被处刑,潘兰珍还远赴南京去看望和照顾他。

陈独秀和潘兰珍

这段经历使得两人之间情意弥坚,最终步入婚姻。只不过,因为潘兰珍早年的苦痛经历,她自认已经不能生育,两人一起领养了一个孩子,取名潘凤仙。

后来,陈独秀离世,而潘玉珍也在1949年的时候病逝于上海,至于潘凤仙则一直在上海生活。

浩浩青天存长志

自从父亲陈独秀,兄长们干了革命,只有陈松年一直守着陈家的家业。陈松年是1910年出生,与两位兄长年岁相差较大。

在陈松年出生时,陈独秀已然和高君曼生活在了一起,很少回到安庆。因此,陈松年自幼就没有见过父亲几面,对父亲印象不深。

晚年的陈松年

在陈松年三岁的时候,正值二次革命失败,安徽都督倪嗣冲派人冲到陈家来抓人,扬言要斩草除根。

当时,陈松年的两个哥哥都翻墙跑了,只有陈松年从墙上掉进了邻居家的澡盆里,还是邻家妇女装作给自己儿子洗澡,才糊弄过去。

这一次,军阀没能抓到陈独秀的儿子,反倒是把陈独秀的侄子抓到了牢里关了四年。

尽管陈松年没有像兄长一样在外读书,只是从安徽大学肄业后回到家中,但在那个年代,这样的文凭学识算是难能可贵了。

父兄都在外漂泊,家里只有他一个男丁,照顾家里的重任就落在他的肩上。

陈松年和孩子们

等到陈松年十七岁的时候,蒋介石发起四一二政变,两个兄长相继殉难,陈家可以说是遭遇大变故,打击很大,因此一病不起,也只有陈松年陪侍床前,直至为老人家送终。

而等到陈松年二十八岁的时候,日本人打到了安庆,陈家不得已卖掉了祖屋,并将家产转移到了乡下,但还是没有躲过日本人的洗劫。

当时的陈独秀已经避居重庆,心里还牵挂母亲,陈松年才在父亲的催促下带着一家老小投奔父亲。后来,陈独秀及其嗣母相继去世,陈松年于抗战胜利之后护送二人灵柩返乡。

在这之后,为了维持生计,陈松年当过会计、教师,后来去窑厂里当工人,以供养一儿三女。

而陈松年的妻子窦珩光也是一个极为坚强的妇女,她曾立志要保住陈家的世代书香,为此不惜日夜辛劳,做各种活计。

窦珩光和子女们合影

考虑到家境问题,陈松年的长女陈长玮以及次女陈长玙都想过放弃读书,但陈松年夫妇却坚持,哪怕是再难,他们的每一个孩子都不能放弃学业。

在1953年的2月20日晚间,也就是陈家生计最为艰难的那段时期,毛主席乘坐洛阳号军舰抵达安徽安庆。

当军舰在港口停泊的时候,安庆地委书记傅大章前来会见毛主席,并与毛主席聊起了当地的一些情况。

毛主席在军舰上

在谈话过程中,毛主席突然意识到,自己的老友陈独秀就是安庆人,他转而向傅大章了解起陈家的情况。

傅大章在当时告诉毛主席,陈独秀的家庭情况并不乐观,家里多人已经故去,留下一个儿子在窑厂工作,生活很是困苦,连父亲在北京留下的曾是《新青年》编辑部的房子都卖了。

听了傅大章这些话,毛主席心里颇为感慨,曾是自己良师益友的陈独秀,家中为革命还牺牲了两个儿子,如今竟然日子都快过不下去了,这让他颇为伤感。

虽说当年,毛主席与陈独秀之间发生过分歧,但毛主席一直认为,陈独秀对他的影响“也许超过任何人”。

毛主席对陈独秀做此评价,也是有缘由的。早在新文化运动初期,陈独秀就以极为深厚的学识功底,成为包括毛主席在内的一大批进步青年的偶像,毛主席评价其:“其人魄力之雄大,诚非今日俗学可比拟。”

而正是在北大做图书管理员期间,毛主席结识了陈独秀,并在陈独秀的启迪下,使得毛主席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就此心向共产主义。

毛主席视察

回忆起曾经的经历,毛主席的内心也是极为感慨的,曾经的良师益友,最终却与他所热爱的组织分道扬镳,本来这些缺憾还可以弥补,但陈独秀自己选择了放弃。

已是国家主席的毛主席,站在安庆的码头上,心中自有万千思绪,他吩咐傅大章说:“对他的家庭,地方上应当给予照顾,有困难可以帮助解决困难。陈独秀的两个儿子,陈延年和陈乔年还是党的早期革命家和活动家,在狱中斗争英勇顽强,被蒋介石杀害,是革命的烈士,对于陈独秀这个家庭,还是要以革命烈士的家庭对待嘛。”

在得到毛主席指示之后,安庆市委统战部决定,每月给予陈独秀的儿子陈松年三十元的生活补助,直至其逝世。

中央的这笔补助,对当时的陈家起到了不小的帮助。为了一家人的生计,陈松年的妻子就操劳过度,最终不幸离世,只有陈松年一人支撑家庭,日子更为艰辛。

而在中央予以帮助之后,极大地缓解了陈家的经济困难,最终帮助陈家的孩子如其所愿,除最小的女孩之外,一个个都考上了大学。

陈松年小女儿陈长璞

陈松年的长女陈长玮,大学毕业后进入钢铁设计院参加工作,在工作上极为努力,还因此积劳成疾,不幸病逝。次女陈长玙在大学毕业之后,在一家军工厂工作,是一名工程师。

儿子陈长琦,后来在一家大学任教。只有小女儿陈长璞,因为历史原因,没能考上大学,后来在安徽省一家图书馆工作。

陈家的孙辈在长成之后,也并没有忘记自己的祖父陈独秀,其先后多次为陈独秀修缮墓地,以示对先辈的纪念。如高晓岚的遗愿,陈独秀的坟茔正是两人的合冢。

在新时代到来后,陈家后人还曾写信给邓小平,请他对陈独秀的修墓的事予以关照,而邓小平也亲自批示:“对陈独秀墓可作为历史文物加以保护,请安徽省考虑,可否从地方财政中拨款重修,并望报中央。”

陈独秀墓地

陈独秀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知名人物,对于中国革命事业有着很深的影响,惜乎其人未能见到祖国的盛世,在困厄之中抱憾离世。

而他的后人们也有走上革命的道路,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让人敬佩。先人已逝,但他们的功劳永载史册,谨以此文向为新中国成立,富强而奋斗的伟大革命先烈致敬。

以上就是睡前故事365小编整理的关于陈独秀子女的睡前故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上一篇:霍文芳

下一篇:托合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