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故事大全 睡前故事 > 正文

七弦琴图片

摘要:睡前故事365收录七弦琴图片,上一期的湖南音乐文物与故事为大家介绍了舜帝时期的《韶音》、太帝与二十五弦瑟、刘邦唱《大风歌》时代的木筑,还有杜甫和李龟年重逢时的慨...大家一起来看下七弦琴图片吧。

七弦琴图片 第1张

上一期的湖南音乐文物与故事为大家介绍了舜帝时期的《韶音》、太帝与二十五弦瑟、刘邦唱《大风歌》时代的木筑,还有杜甫和李龟年重逢时的慨叹。

本期又将为大家介绍哪些院藏音乐文物呢?他们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01

古琴,因韵味清和高雅,寄寓了文人风凌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态度,而居“琴棋书画”四艺之首。抚琴,自古以来被视为文人修身养性的高雅活动。“独幽”七弦琴是迄今为止传世不多的唐琴之一,也是古琴界鉴定唐琴的三大标准器之一。

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船山先生”王夫之曾收藏过“独幽”七弦琴。传说他居住在湘西草堂时,常看到庭院地底发出一道碧光,于是王夫之顺着碧光出现的地方挖了下去,掘地数尺后看到了一个石匣子,匣子中放着一把用锦绣罗缎织就的套子装着的古琴。这把古琴,便是“独幽”七弦琴。

王夫之画像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独幽”七弦琴后来流传到了民国时期湖南著名琴家李静先生手上。李静先生曾在他的《玄楼弦外录》中记载了一段传奇的经历:“余闻先生旧庐名湘西草堂,久经颓圮,独幽亦破败无弦倒挂草堂,一日大雨,墙倾,惟独幽所挂一墙直立不动,众咸惊异之。”说的是王夫之过世后,其居住的湘西草堂日渐荒凉,只有断弦的“独幽”七弦琴满是灰尘地挂在墙上。一日天下大雨,湘西草堂的墙抵挡不住风雨轰然倒塌,唯有“独幽”七弦琴所处的那堵墙屹立不倒,令众人非常惊讶。

“独幽”七弦琴被湖南琴家李静珍藏后,李静请了他的师傅、民国古琴第一人杨宗稷题诗一首:“一声长啸四山青,独坐幽篁万籁沉。法物船山手泽,况兼玉振太和琴。”这首七言绝句不仅描绘了“独幽”七弦琴大气恢弘的琴声特征,也道出了它与王夫之的这段奇缘。

相关文物介绍

“独幽”七弦琴

年代:唐

材质:木、丝

湖南博物院藏

“独幽”七弦琴制作于晚唐。琴面桐木斫(zhuó),琴底梓木斫,冠角、岳山、承露由硬木所制。翠玉琴轸,琴徽似玉非玉(郑珉中先生疑是瑟瑟徽),通体断纹较多,琴身有蛇腹断、牛毛断、流水断、龟背断、梅花断。栗壳色底间朱红漆。龙池、凤沼为圆形。龙池内刻有“太和丁未”四字。

02

浏阳文庙祭孔古乐创编于清道光年间,融乐、歌、舞、礼于一体,至今已持续约200年,被称为“中国古代乐舞的活化石”。说到浏阳古乐,不能不提邱之稑(lù)。作为监生本有机会考取功名,但他却一心扑在古乐研究上面。道光九年(1829年),浏阳县令杜金鉴聘请邱之稑担任浏阳古乐首任教习。

邱之稑研究古乐十分严谨,但不墨守陈规。他根据汉代司马迁《史记·律数篇》的记载,制造出制其它乐器的参考器——凤箫,但是按古乐谱进行演奏时,却发现音律高高低低,十分不和谐。问题出在哪儿呢?他追根溯源,发现是《史记·律数篇》记录有误,而后世盲目推崇司马迁之作,以致谬误相传两千余年。通过反复实验,邱之稑重新排列了插箫管,终于将音律订正。接着,他对乐谱旋律进行改造,使之更加“通俗”,又创办礼乐局,传徒习艺,使浏阳古乐“有声天下”。

展厅中还设有浏阳古乐MR眼镜体验哦,感兴趣的话,快去感受传统古乐和科技相结合的魅力吧!

相关文物介绍

凤箫

年代:清

材质:竹、木

湖南博物院藏

凤箫即排箫,管乐器,是由系列长短不一的管子构成,音色纯美,轻柔细腻,空灵飘逸。它既是旋律性乐器,又是色彩性乐器,在祭孔合乐中起缀饰乐悬阵容的作用。

03

左宗棠像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据藏品资料记载,此琴原系左宗棠家传之物,乃福建黄某所送,左母将此琴赠与侄女作嫁妆至杨梅山周家,周左氏又将此琴给次女陪嫁,并附有任颐所绘王羲之与书童画屏一帧。收藏者彭吟轩曾留言:“我祖母珍爱此琴,故遗志我父彭晓臣,因祖父去世后,便无人弹奏,多年来将此琴及琴衣、琴谱一册置诸神龛之上,故琴衣、琴谱为鼠咬碎,1958年以后几年,我家连迁数处,已不知下落,仅剩下此琴。”

相关文物介绍

左宗棠家传七弦琴

年代:清

材质:木

湖南博物院藏

左宗棠家传七弦琴琴面为桐木斫,琴底为梓木斫,冠角、岳山、承露由黄杨木所制。黄杨木琴轸,蚌徽。无断纹,栗壳色漆灰。龙池、凤沼为长方形。龙池内侧腹款:“古闽黄文瓒松樵氏监制于永定斋”“武陵之桐,桃源之梓,合二为一,垂千万古。”琴额上有椭圆切齿花边框,冠角雕龙饰。无铭文、印鉴。

04

临窗抚琴的谭嗣同

清末中国积贫积弱,鸦片战争之后帝国主义列强亡我之心昭然若揭,中华民族面临最危难的时刻,一批批仁人志士前仆后继,救亡图存。他们变法改革,打破旧制度的精神,如同他们所留下来的物证一样清晰而充满着鲜活的故事。“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和他留下的崩霆琴时至今日仍然熠熠生辉。

1881年谭嗣同年方十六,该年盛夏,谭家宅院两棵高约六丈的梧桐树被雷劈倒其中一棵。谭嗣同后来于1890年,以梧桐残干,制成两张古琴,命名为“崩霆”与“残雷”,其中崩霆琴收藏于湖南博物院,残雷琴收藏于故宫博物院。谭嗣同十分珍爱这两张琴,据说他到北城口的文庙与友人纵谈国家大事,也要带着这两张琴。1898年他携带一剑二琴,为拯救中华民族于亡国灭种之难,北上京城准备一展变法强国宏愿。甚至在戊戌政变前夕,他还在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面前,以琴音表达自己甘为变法维新流血牺牲的心声。在谭嗣同指下,七弦琴已不再是一般文人雅士休闲遣兴之物,而是爱国人士抒发情怀、保家卫国的剑戟利器。

相关文物介绍

谭嗣同崩霆琴

年代:清

材质:木、丝

湖南博物院藏

琴名“崩霆”二字下有“雷经其始,我竟其工,是皆有益于琴,而无益于桐。谭嗣同作”鎏金题款。纳音桐木镶贴,龙池内侧有腹款:“浏阳谭嗣同复生甫监制”“霹雳琴第一,光绪十六年庚寅仲秋。”

因传世稀少而成为唐琴标准器的“独幽”七弦琴,被邱之稑先生一再考据而成功复制的凤箫,辗转数次的左宗棠家传七弦琴,以及见证谭嗣同甘为变法维新而流血牺牲的崩霆琴……湖湘乐器掷地有声的铿锵之音从未局限于特定的时代。

穿越千年的湖湘之音,依然悠扬动听,铿锵有力,想感受文物及其所蕴含的精神魅力吗?快来湖南博物院特展一厅一同“听·见湖湘”吧~

展出日期:

2022年7月28日—2022年10月30日

展出地址:

湖南博物院一楼特展一厅

全价票:50元/人

优惠票:25元/人 (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下在校学生、60周岁—65周岁、低保户凭有效证件享受优惠价格)

套票: 全价票:80元/人,优惠票:40元/人(本展+“无限佳丽——明清人物画中的文学与女性形象”展)

免票对象: 14周岁以下儿童,65周岁以上老人、残疾人、现役军人、军队离退休干部凭有效证件可免费参观

预约方式:

1. 关注湖南博物院微信公众号,点击“参观服务”预约门票

2. 登录湖南博物院官网,点击“参观”在线预约门票

3. 打开支付宝,搜索“湖南博物院”小程序,点击“票务预订”预约门票

开放时间:

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16:00停止入馆)

每周一为闭馆日,逢法定节假日顺延

咨询热线:

参观小贴士

有大事 看经视

见字不如见面,看见更多“睛”彩

打开“抖音”、“快手”APP

关注我们

以上就是睡前故事365小编整理的关于七弦琴图片的睡前故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上一篇:河南安阳事件

下一篇:汉朝人在罗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