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睡前小故事 > 正文

五七干校

摘要:睡前故事365收录五七干校,“五七干校”的面世,与《五七指示》有关。毛泽东于1966年5月7日提出,各行各业均应一业为主,兼学别样,从事农副业生产,批判资产阶...大家一起来看下五七干校吧。

“五七干校”的面世,与《五七指示》有关。毛泽东于1966年5月7日提出,各行各业均应一业为主,兼学别样,从事农副业生产,批判资产阶级。同时,以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为名,将党政机关干部、科技人员和大专院校教师等下放到农村,进行劳动的场所。

五七干校 第1张

1968年5月7日,黑龙江省率先把大批机关干部下放劳动,在庆安县柳河开办一所农场,定名为五七干校,成为中国第一个以此命名的干校。此后,全国各地的党政机关都纷纷响应,大批的五七干校在各地开办,"五七干校"由此也成为了中国现代史上一个特定的名词。

据统计,中央、国务院所属各部委等18个省共创办五七干校106所,下放的干部、家属达10余万人。当时的口号是“滚一身泥巴,炼一颗红心”。而各省、市、地、县办的五七干校有1497所,学员有数十万人。直到1979年2月,《关于停办“五七”干校有关问题的通知》下发后,各地五七干校陆续停办。

有资料认为,兴办五七干校是出于:反修防修,文化需要,机构精简 与精兵简政等目的。当年有的“五七”干校里是有牛棚,但不能说“五七”干校学员们是住在牛棚里;牛棚也不等于“五七”干校。

毛泽东认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领导人,是已经变成或者正在变成吸工人血的资产阶级分子。这些人是斗争对象、革命对象,社教运动绝对不能依靠他们。通过干部参加劳动来防止中国出修正主义。

一个偶然的机会,翻到了河北省临城县“五七干校”的资料,从中可以窥探出:临城县有多少五七干校学员;他们的来源、性别组成、文化水平、家庭成份、来自单位、职位、存在问题,干校表现…等方面的消息。

从资料看,所有临城县学员统一分在“邢台市地区五七干校临城连”,共有学员128名。除几名女性外,均为男性,年龄平均在40多岁,家庭出身以中农、下中农、富农为主,少数为贫农、资本家。学历多为初中,本人成分包括农民和学生,政治面貌以中共党员为主, 也有团员和群众。

他们的原工作单位多样:公检法系统、县委、公社、学校、医院、税务、粮站、厂矿企业等均有。有问题的学员占绝大多数,问题主要分几大类:一是历史问题,过去参加过国民党杂牌军、国民党员、三青团,CC系,伪村长,变节者,伪警察,日本特务等。

第二类是家庭出身。中农、下中农、富农、地主、资本家是主流,包括隐瞒自己和亲属成份的人。第三类是有问题的人。在四清运动中受处分的人,戴“帽”的人和为其翻案的人,偷听敌台、有反动言论、思想作风问题、私改账目、贪污腐化、脱党、隐瞒问题、历史不清、学生运动反动派领导等。

在五七干校“临城连”,下面还有学员任连长、排长、班长等职务。档案材料还提供了各位受“劳动教育”的人的综合表现,绝大部分学员表现“良好”,能规规矩矩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早请示、晚汇报,排队出行,军事化管理,一起行动听指挥。

在学员档案中,也有少数人表现“较差”,差、待处分等。在名单中看到几个熟悉的名字,父亲常提起公社书记李X印曾长期在我村蹲点,搞生产、修水库、建水区等。也看到了有临城中学的学生,是“鲁迅兵团”骨干,曾和“太行风雷”PK。

历史翻过了一页,那些干校的学员都已作古。这场“集中学习”确实锻炼和改造了一些人,使他们低下了“趾高气扬”的头,把贫下中农当做了“再造父母”。也有个别人,不能理解干校学习的良苦用心,自绝于党和人民。一切过往皆为序章。以史为鉴才能更好面向未来!

#在头条看见彼此#

#历史记忆#

##保定头条#

以上就是睡前故事365小编整理的关于五七干校的睡前故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上一篇:丁盛

下一篇:梁再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