袍哥
- 睡前小故事
- 2023-06-29 12:57:54
对于四川的袍哥,即便是四川的年轻人估计也不清楚是什么意思。如果看过电视剧《傻儿司令》我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樊傻儿那句话:
“袍哥人家绝不拉稀摆带!”
作为袍哥兄弟,做事仗义爽快,为人耿直,说话算话,从来不拖泥带水,让人很放心。其实,剧中“樊傻儿”的原型就是范绍增。范绍增是谁呢?其实,他曾是国军第88军军长,国民党重庆挺进军总司令。后来反蒋,成为解放军四野五十军高参,解放以后还做过政协委员。范绍增就就是袍哥出身,所以,袍哥为人仗义耿直。在抗战时期,几乎大部分的川军都出自袍哥人家,他们为抗战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四川袍哥
什么是“袍哥”,据说与郑成功有关!
“袍哥”又叫“汉留”,是哥老会成员的一种称呼,在四川方言当中也称之为“哥老官”。袍哥等级分为十排(没有四排),年轻的袍哥首领称之为“大哥”,年长的称之为“大爷”,还有的帮会称之为舵主、扛把子、龙头大爷、社长。十排中最小的是十哥(老幺),由于“四”与“死”同音不吉利,没有老四(四哥)。在袍哥人家当中,有头衔的都是大哥(大爷)的拜把子兄弟,假如大哥死了,由下一级往上升任,或者由老大制定继承人。
“袍哥”最初由反清复明的义士发展演变而来,传言由郑成功创立的。公元1661年,郑成功怜悯明朝之亡,与流亡在外的明朝流亡将士约定金台山效仿桃园结义,崇奉圣贤,以“汉留”为号召,秘密结社开山立堂,很多舵主散布全国,进行反清复明活动这就是“袍哥”的起源。
其实,天地会和洪门也是这么演变而来的,郑成功等人在金台山的盟约与纲领记录在《金台山实录》当中。1683年清兵攻陷台湾,郑成功的孙子郑克塽害怕郑氏家族的遗物被攫去,于是用铁匣子将《实录》和其他印信装了起来,沉入了海底。后被善于潜水的渔民捞了起来,因此天地会的盟书又称之为《海底》。
袍哥暗语
而“天地会”大致成立于清兵攻陷台湾之后,成立之初主要任务也是“反清复明”,且全国各地有很多分会,首领称“总舵主”。由于天地会不断遭到清朝围剿,失去了对各地分舵的控制,于是从天地会当中衍生出了很多的帮会,比如上海小刀会、四川哥老会、洪门等秘密帮会,高峰时期达50多个。其实,各地的帮会都与天地会有联系,包括哥老会一样,与洪门出自一个总舵。
由于天地会的崩溃,各地分会为了摆脱清政府的围剿,也出于谋生的需要,成立了很多帮会。在康熙年间,清政府从湖广等省,向四川进行了大量的移民,称之为“湖广填四川”。来自全国各地的移民没有归宿感,也纷纷加入袍哥。到了清朝后期,全国各地起义不断,一些遭到镇压的农民或者逃亡的将领,也都纷纷加入到了其中,并占山为王,成立各种山堂。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称帝失败以后,全国陷入军阀混战的局面。在四川也印证了那么一句话:“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
1916年护国战争后,滇、黔、川三省的军阀为争夺四川的控制权,在四川进行了激烈的混战,给四川老百姓带来了沉重的灾难。1918年,为了避免军阀混战,四川督军熊克武就提出了“各划防区”的主张,四川各地的军阀罢兵,出现了各自为政的局面。这给袍哥的发展,无疑是添砖加瓦。所以,在辛亥革命以后,袍哥(浑水袍哥)的性质和上海的青帮差不多,比如哥老会成员受到官府或者豪绅欺压,大哥就为袍哥兄弟出头露面。所以,这群人给人的形象就是,讲信誉,重情义,哥老会逐渐发展成为川西最具影响力的一个民间帮会。
“袍哥”的影响力,是青帮不能比拟的!
“辛亥革命”后,由于军阀混战,四川的社会秩序不断恶化,正是不断恶化的社会秩序,给“袍哥”再一次发展壮大提供了土壤。在上世纪30-40年代,四川袍哥到底有多庞大呢?根据亲身经历过的社会活动家回忆:
“凡是在社会上稍有一点活动的人差不多都是‘袍哥’,乡村亦不能例外。”
袍哥手语
国军第88军军长范绍增在《回忆我在四川袍哥中的组织生活》中表示,
袍哥成员占全四川成年男子的90%左右。
据说,有三分之二的人口,加入了袍哥人家。而加入的那些人,涉及到农、工、商以及政界和军界。可以说,有点名望和地位的人,都有袍哥背景。
据说,重庆的码头已经被袍哥垄断,每个分舵都有自己的地盘。袍哥的大哥,常混迹在茶馆,这个和北京的老炮儿差不多。只是,袍哥总舵权力更大,一旦自己所在的码头出现纠纷或者有人闹事,舵主就会出面调节,以维持码头的秩序与安宁,进而避免了冲突进一步升级。所以,袍哥的出现,为维护当地的治安也起到了平衡作用。这个和上海青帮,杜月笙为工人出头的性质差不多。
袍哥除了人数多,维持社会秩序,他们还渗透到了军界和政界。据说,在1946年重庆政府进行第一届参议员选举,参加竞选的四五十人,均为袍哥堂会人物领袖。如果,没有袍哥背景,要参选几率很低,所以很多没有袍哥背景的商人和豪绅为了能选上议员,竟然不惜重金,主动加入袍哥(清水袍哥)会,请求大哥支持。
不过舵主大哥常常不为利诱,多次拒绝他人请求,很多人放弃了这种办法,让其他成员求情才得以进入。所以,袍哥人家重义而轻利,他们要的就是那份骨气,如果以利诱,反而是对袍哥人家的一种侮辱,舵主往往不会收留这类人。
虽然说袍哥在当时并没有得到政府的认可,但是在民间社会,已经成为了共识,他们群体庞大,组织严明。并不惹是生非,只为维护成员的利益,所以在民间的影响力很大。前面也说了,加入袍哥的人占到了90%,国民党在四川的很多将领都有袍哥背景。在解放以后,成都市政府对茶馆的从业人员进行过一次等级,在参加过什么党派一栏,70%的人都写有“无党派,有袍哥”可见袍哥的群体多么庞大。
王铭章
在辛亥革命时期,四川爆发“保路运动”,当时很多山堂的大哥带领袍哥兄弟,支持反清活动。清朝被推翻后,袍哥领袖成为四川军阀。比如四川著名的军阀熊克武和杨森也有袍哥背景,还有民国时期的四川省长邓锡侯、民国陆军一级上将刘湘(重庆大学的第一任校长)、民国时期西康省政府主席刘文辉(刘湘的叔叔)、国民革命军陆军第41军122师师长王铭章等,凡军政界有名望的人基本都有袍哥背景。袍哥的知名度虽然没有青帮和洪门那么出名,但是袍哥在四川以及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是其他帮会不能与其相比拟的。
四川袍哥讲义气,投身革命,出川抗战!
袍哥人家也分两种,一种是“清水袍哥”,另一种是“浑水袍哥”,其实两种袍哥都很讲义气,一般不会出卖兄弟。“清水袍哥”有正当职业,加入非常严格,大多数是军政界的大人物,家庭背景很显赫。“浑水袍哥”比较杂,一般混迹民间或者山堂,可以说是黑白通吃。比如某个军阀想要一千支步枪,“清水袍哥”可能办不到,但是“浑水袍哥”就能在上海搞到。
袍哥群体
袍哥群体虽然很杂,什么三教九流的人都有,但是他们都是拜把子兄弟,讲义气,不奸邪,组织严明。如果袍哥的兄弟姐妹犯法,大哥从不讲情面,格杀勿论。此外,袍哥讲究“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在乱字当头的抗战时期,唯有用团队的力量来保护自己的利益和人生安全,所以袍哥兄弟都很团结。比如某个袍哥家人被乡绅欺负,对于农民而言,不懂法律,走法律途径可能行不通。因为在当时的社会,常常官商勾结,但是大哥出面,可能一句话就可以解决了问题。
如果,某人偷了别人家的东西,请大哥出面,如果不听劝告,大哥还可以动用私刑,所以没人敢不服。当然,袍哥团队鱼龙混杂,什么堂会都有,难免有偷鸡摸狗做违法勾当的袍哥人家。不过一旦被舵主知道,肯定是吃不完兜着走。
袍哥虽然讲义气,但是在清朝和军阀混战的年代,很多堂会被官府也称之为匪徒。因为,这些人往往与官府对着干,尤其是那些豪绅,欺压百姓,与官府勾结。而走投无路的人就投靠哥老会成为袍哥,因此在官府眼中,袍哥就是一群土匪,目无王法。
在古代,四川的井盐、蜀锦和绸缎等远近闻名,所以很多土匪占山为王,打劫过路的商人,让政府也很头疼。前面我们也说了,袍哥群体庞大,难免有堂会占山为王做不法勾当。有时浑水袍哥与浑水袍哥之间因为分歧而火并的大有人在,袍哥虽为底层老百姓出头,也会惹不少麻烦,所以令官军深恶痛绝。
不过,袍哥在清朝,可以说是无孔不入,据说后来连乡勇都是袍哥人充任,四川总督无力围剿,只好招抚。晚清经学家王闿运在《湘军志》中称:
“哥老会者,本起四川,游民相结为兄弟,约缓急必相助。军兴,而鲍超营中多四川人,相效为之,湘军亦多者。”
所以,连湘军当中都有很多人都混入了袍哥兄弟。
清朝时期有四川哥老会成员进入湖南成为湘军,左宗棠曾评价说:“其治军也,贵勇而贱谋,喜用众而不能用寡。其偏裨专取猛士,不尽责以纪律。惟临阵则法在必行。所部多悍卒,川楚哥老会匪亦杂厕其间。”从左宗棠的话中可以看出,袍哥成员足智多谋,团结敌寡,纪律严明,士卒强悍。
1933年,刘湘曾是袍哥领袖,打败叔叔刘文辉以后,成为川军首领。卢沟桥事变爆发的第二天,刘湘就致电蒋介石,呼吁全国抗日。而刘湘很快就体现了袍哥人家的那种仗义报国的精神,带领他的兄弟组成川军身先士卒,出川抗战。国民革命军陆军第41军122师师长王铭章,在1938年率领他的袍哥兄弟,在山东滕县与日寇作战时壮烈殉国,为台儿庄大捷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根据战后统计,据说有350余万川军出川抗战,大约占全国出兵抗战军队总数的1/5,可见“无川不成军”,并非危言耸听。
跟随川军的出川抗战,袍哥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很多袍哥人家将生命奉献给了革命事业。解放以后,社会秩序井然,袍哥默默的消失在了历史的尘埃。我想,袍哥人家积极抗战,所做的那些贡献,不能被遗忘,应该被载入史册。
参考文献:王笛《袍哥》、王闿运《湘军志》、范绍增《回忆我在四川袍哥中的组织生活》、蔡兴华《我的袍哥经历》、蔡少卿《中国近代会党史研究》、且志宇《四川方言与文化》
以上就是睡前故事365小编整理的关于袍哥的睡前故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