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乡侯
- 睡前小故事
- 2023-06-29 16:13:35
大家都知道,霍去病被汉武帝封为冠军侯、关羽被汉献帝封为汉寿亭侯、诸葛亮被刘禅封为武乡侯,虽然三人都是侯爵,但也有高低之分,那么他们的爵位哪个更高一些呢?
侯爵的产生
“侯”作为爵位最早见诸于《孟子·万章下》,其所举周代爵称,有天子、公、侯、伯、子男五等。年代稍晚的《礼记·王制》,则将天子除外,子男分列,即所谓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孟子·万章下》成篇于战国中期,《礼记·王制》产生年代虽然众说不一,有的说是成书于西汉孝文时期,有的认为是先秦时期的作品,但不管怎么说都不会晚于汉武帝时期。
另外再参照甲骨、金文资料,可以肯定的是:夏爵制不详,商制细节难明,只有西周至战国时期的爵制比较明确。
商制爵位,殷墟甲骨资料表明有侯、田、男、子、伯五等,不过其中的“田”、“子”、“男”爵称尚无定论。而侯、伯是指殷商边境和境内的君长,如杞侯、犬侯和井伯、宋伯等,它们是商王国的屏藩;殷商境外敌国,它们的君长被称为“方伯”,如人方伯、羌方伯、周方伯等。
西周爵称已经比较明确,可分为王、公、侯、伯、子、男六级,而且一直延续至清亡。
侯是西周春秋时最普遍的爵称。史料记载,当时的侯爵主要是周初始封的周姓诸侯,如燕侯、鲁侯、蔡侯、虞侯等。称侯的异姓国君,除了与周室关系非同寻常的姜齐以及取而代之的田齐外,大都是周初前代帝王之后,或者是早已存在的“先封”之国。齐桓公会盟诸侯尊周天子以后,周王给予升爵一级的奖励,从侯爵升为公爵。
而战国七雄中的其他五国,秦最开始仅是因为养马有功被周天子封为附庸国(周制,封地方圆不足50里者为附庸),既不是诸侯,也算不上卿和大夫。直到秦庄公击败西戎,才被周宣王封为西陲大夫。后来秦襄公因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才进入诸侯之列,爵位是公爵。商鞅变法后,秦国成为战国中后期最强大的国家,秦惠文王才开始自封王爵。
楚国虽然是战国七雄中最早称王的诸侯(春秋五霸只有楚庄王称王,其他的四位齐桓公,秦穆公,宋襄公,晋文公,都是公),但一开始也是爵位最低的一类——子爵。
据载,熊氏(芈姓)一族在西周立国前就作为华夏祝融氏的一支最先南下进入南蛮族群之中,并逐渐在南方开枝散叶。商衰周兴之际,熊氏一族的首领鬻熊审时度势,率族及时投靠周文王受到周王室的重视,成王时期封鬻熊的曾孙熊绎为楚子,子爵,领有汉阳丹阳等地,“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姓,居丹阳。”周成王大会诸侯时,北方各诸侯国国君皆身着锦衣,与周天子推杯换盏,只有楚国的熊释子身裹布衣,在可怜巴巴的看守祭祀的火堆,可见当时楚国的地位有多么低下。
随后,楚国便开始了“筚路蓝缕”的创业之路,到周昭王时期,楚国已经成为能够与周朝分封诸侯国争夺铜料的东南大国,但由于西周的“南拓”政策,楚国与周天子的关系不睦,所以在爵位上一直没有得到提升。
直到周夷王时期,王室开始衰微,楚国第一次称王,以示与周王室分庭抗礼,但是在周厉王时期自去王号。平王东迁,周王朝势力大损,楚国又趁机大力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到桓王时期,周王室征伐郑国失败,威望大损,所以楚国第二次称王,并一直保持到灭亡。
由于晋国的开国之君姬叔虞是周武王的幼子,也是成王的幼弟,所以晋国一开始的爵位就是侯爵,三家分晋后,赵魏韩也继承了晋国的爵位,称侯,因为当时的周天子已经势微,所以不得已册封三位卿大夫韩虔、赵籍、魏斯为诸侯,一直到秦灭六国。
侯爵的分级
周朝的五等爵,均世袭罔替,封地均称国,在封国内行使统治权。各诸侯国内,置卿、大夫、士等爵位,楚国等置执圭、执帛等爵。卿、大夫有封邑,对封邑也可以行使统治权,受命于诸侯。
秦朝建立后,在沿袭周朝的五等爵制基础上实行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将爵位分为二十级:一级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
其中公士是爵位的第一级,也是最低的一级。《汉书·百官公卿表》颜师古注:“言有爵命,异于士卒,故称公士也”,也就是说有此爵之民,仍须服役,仅身份略优于无爵之人,可享有岁俸五十石,田一顷,宅一处和仆人一个。
侯爵是二十级军功爵中最高的两级,分为关内侯和彻侯。彻侯以一县为食邑,可以自置官吏于封地,但获爵者仅收取赋税,不干预地方事务。为彻侯者常居京师,与封邑联系不多,彻侯失势后,常被勒令“就国”,即回封邑居住;关内侯仅有食邑和封户,无置官吏、收税之权。汉武帝时,因需要避讳,彻侯改为列侯。
秦律规定,侯爵是原爵位继承,卿爵是降一级继承,五大夫以下则是降两级继承。继承者必须是嫡长子,如果没有嫡长子,姬妾之子也可以。
西汉承秦制,二十等爵中的关内侯、列侯,和秦制相比没有大的变化。
东汉沿袭西汉爵制未有大变,稍有不同的是,东汉将西汉的第二十等列侯再分为县侯、乡侯、亭侯三种。
县、乡、亭侯统称为列侯,位视三公,而关内侯不变,仍次列侯一等,位视上卿,西汉的列侯都是县级侯,然而县侯与县侯间,大小有别,食邑有差。
到了唐朝,爵位分为九等,分别是:王、郡王、国公、郡公、县公、县侯、县伯、县子、县男。唐朝也基本继承了汉武帝时期的做法:皇帝的儿子除皇太子外其他的可以封为亲王。但有一点不同,就是继承爵位都要降一级,郡王都要降为郡公,县侯自然更要降为县伯了。
到了明朝,封爵分为异姓和宗室两类。爵位一开始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后来只保留公、侯、伯三等,用以分封功臣、外戚和少数民族首领。比如明朝开国军事统帅徐达被封为魏国公;刘伯温被封为诚意伯。
明朝宗室的爵位有亲王、郡王、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除了皇嫡长子外,皇帝的其他儿子封为亲王,亲王的儿子为郡王,亲王的孙子为辅国将军,以此类推,直到降至奉国中尉,就不再降了,世袭罔替,以此区别于普通老百姓。
清朝爵位分为宗室爵位、异姓功臣爵位和蒙古爵位。
宗室爵位,掌于宗人府,共分十二级,分别为: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其中前四种为高级爵位,贝子是当朝皇子的最低封爵。
霍去病、关羽、诸葛亮的侯爵谁高谁低?
三者谁的爵位高,就要看他们属于哪一级侯爵。
首先来看霍去病的冠军侯:
元朔六年,也就是公元前123年,十七岁的霍去病随卫青击匈奴于漠南,“斩虏过当”,并且俘虏了单于的叔父罗姑比,勇冠全军,以一千六百户受封冠军侯。
冠军侯在西汉是列候,如果放到东汉就是县侯,也是四侯(县、乡、亭、关内)最高的一级。
历史上是有冠军县这个地名的,它隶属于南阳郡,即今天的河南邓州;虽说是一个县,但最早只有两个乡,一千余户人家,后来随着霍去病不断立下军功而逐渐扩大。
据《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记载,霍去病先后经四次益封,总计有一万六千一百户,不但远超酂侯(列侯)萧何的八千户,比起长平侯(列侯)卫青的一万一千八百户也较为多。
公元前110年,霍去病子霍嬗卒,无子嗣,封邑被取消。但冠军县则存在了七百多年,东汉时,也曾是冠军侯贾复、窦宪的封邑。唐太宗年间,冠军县被取消。
其次,我们再来看关羽的汉寿亭侯:
建安五年即公元200年,关羽在白马坡阵斩河北大将颜良,被曹操上奏汉献帝封为汉寿亭侯。
历史上一直对关羽的“汉寿亭侯”有所曲解,有一种理解是将它拆分为“汉,寿亭侯”,“汉”表示时期,那么意思便是汉朝的“寿亭侯”。比如《明史·礼志四》注释:“关公庙,洪武二十七年始建鸡笼子山之阳,称汉前将军寿亭侯。”
但是考虑到与关羽同一时期的马超封的是“都亭侯”、张飞封的是“新亭侯”,如果“汉”是表示时期,那马超和张飞的封号就应该是“汉都亭候”、“汉新亭侯”,因此将“汉”视作时期是错误的。所以明嘉靖十年订其误,改为汉前将军汉寿亭侯。
那么历史上有“汉寿”这个地方吗?或者是有某县的亭名叫“汉寿”?你别说,历史上还真有“汉寿县”,即西汉时的武陵郡索县,现今的湖南省常德市,东汉阳嘉三年(134年),改索县为汉寿县,到赤乌十一年(248年)三国吴改汉寿县为吴寿县止。
那么汉寿亭侯中的“汉寿”是不是就是指汉寿县呢?如果是,“都亭侯”、“新亭侯”又做何解?
实际上,依据汉制,亭侯之号不可袭用县名,因此“汉寿”只是亭侯之号,并不代表汉寿县。
所以关羽的侯爵是列侯中的最低一级—亭侯,位仅在关内侯之上。
最后,我们再来看诸葛亮的武乡侯。
《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
乍一看,武乡侯好像属于侯爵中的“乡侯”,其实不然,后世对于诸葛亮这个武乡侯的争议颇多,焦点就在于武乡是一个乡还是一个县?
持武乡侯是县侯的人认为,第一,历史上有武乡县这么个地方;第二,如果诸葛亮是乡侯,那么他的爵位还不如魏延和姜维的县侯,岂不怪哉?
现今有学者对上述两点异议做出了解释:
第一、武乡侯和武乡县的关系
三国时期有封功臣籍贯地为封地的习惯,比如曹丕登基后原本封后将军朱灵为鄃侯,结果朱灵不乐意要曹丕改封他为高唐侯(朱灵是高唐人),曹丕二话不说答应了,另外张郃封为鄚侯、徐晃封为杨侯也都是封在籍贯地。
蜀汉这种例子也不少见,比如姜维的平襄侯、马岱的陈仓侯,所以有理由相信诸葛亮的武乡侯也应该在其家乡琅琊郡(即使是遥封也有特殊意义)。
那么徐州琅琊郡是否有武乡县呢?据史料记载,东汉建武十七年,光武帝封子刘京为琅琊王时,其封国琅琊国就是由琅琊郡改名而来,辖有郯县、兰陵、阴平、合乡、朐县等十三县,其中并没有武乡县。
另外,历史上的武乡县是在西晋武帝泰始年间由并州上党郡的涅县分为武乡县、镣阳县和涅县三县后始有,也就是说在汉末三国时期只有涅县而没有武乡县。
第二、武乡侯和魏延南郑侯对比
《三国志·魏延传》记载:“八年,使延西入羌中,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与延战于阳溪,延大破淮等,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
南郑县是汉中的治所,魏延这个南郑侯是县侯无疑,而且含金量颇高,但由此就认为诸葛亮的爵位绝不可能在魏延之下,那就过于武断了。
蜀汉对爵位的赐予是比较谨慎的,这从蜀汉大将和名臣死后被追谥有谥号者才区区12人就可以看的出来,蜀汉原则上还是秉承两汉以来“非军功不得封侯”的传统,这样的结果就是有军功者的爵位往往在地位比他高的人之上。
魏延是这样,姜维也是这样:223年刘禅登基时封魏延为都亭侯,爵位在诸葛亮的武乡侯之下,230年阳溪之战魏延大破魏军,战后才被封为南郑侯,而诸葛亮虽然六出祁山,但无一成功,再加上主要精力在内政上,诸葛亮爵位未再变动很容易理解。
姜维在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断后击退追击的司马懿,凭此战功被封为县侯的平襄侯,而位在其上,升为大将军、录尚书事的蒋琬只是被封为安阳亭侯;同样的例子还有王平,他也是因军功被封为县侯的安汉侯,比蒋琬和费祎都要高。
所以诸葛亮的武乡侯低于魏延的南郑侯、也不如姜维的平襄侯和王平的安汉侯并不奇怪。
另外,后世不少地理方面的著作比如唐朝《十道记》、宋朝《太平寰宇记》、清朝《方舆纪要》都指出了诸葛亮武乡侯的武乡所在地就在汉中南郑县的武乡谷,“在县南,即诸葛武侯受封之地。”
所以,诸葛亮的武乡侯,应该就是乡侯一级。
那么,霍去病、关羽、诸葛亮三人的爵位高低也就出来了,县侯一级的冠军侯最高,其次是乡侯一级的武乡侯,最后是亭侯一级的汉寿亭侯。
以上就是睡前故事365小编整理的关于武乡侯的睡前故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