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 钱学森
- 睡前小故事
- 2023-07-02 10:58:42
钱学森为我们祖国做的贡献理有目共睹,当年他毅然决然的踏上回国之路,也值得我们钦佩,但我认为这不应该拿他和杨振宁老人家对比的例子。
杨振宁老人家虽然在那时未能回到祖国,其实是时局所迫,杨振宁也想回来。至于大家纠结的杨振选了美国国籍,也是迫不得已之事。
早在杨振宁获得诺贝尔奖之前,我们也曾多次电邀其回国发展,而他的父亲杨武之更是不畏千辛万苦三次奔赴日内瓦做他的思想工作。
1964年,他选择了美国国籍,而据他回忆声称,自己三次都没有回国是有原因的。究竟是什么事情,一次又一次阻断了他的回国之路呢?
建国不久美国便对我国进行军事包围、经济封锁、政治孤立等一系列制裁措施,对于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更是威逼利诱。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许多人纷纷响应回国号召,但也有许多人选择在美国继续进行研究工作,杨振宁老人家选择留在美国也并非独一无二。
钱学森于1955年回到祖国,为祖国的科研事业做出极大贡献,而杨振宁选择继续留在美国,目的就是为了拿下华人的诺贝尔奖。
据说,留在美国也是经过了上面的指示,如果他跟钱学森老人家一样毅然踏上祖国的道路,诺贝尔奖就与华人失之交臂,这也是很多人所不愿意看到的。
而1957年,杨振宁老人家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学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并获得了诺贝尔奖。
当时他获得诺贝尔奖之时,并非是美国国籍,而是中国国籍,那么在当时他依旧是中国人,也应当是我们国人的骄傲。
杨振宁获得诺贝尔奖引起了国际的强烈反响,而中国物理学会即日发电祝贺说他们是中国的骄傲,是中国物理界的骄傲。
如此大的成就,中国政府当然也不会错过这样的人才,毕竟是祖国培养出来的栋梁。于是应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的请求,政府同意杨武之老人家奔赴日内瓦劝说杨振宁回国。
而美国绝对不可能轻易放掉这样的物理界人才,监视、破坏其回国的行动,打消他回国的念想,取消他回国的经费,加上其他种种原因,杨武之以劝说失败告终。
而除了杨武之老人家劝说之外,杨振宁的老师张文裕也在不断劝说。但是杨振宁想在国外多工作一段时间,等时机成熟之后必定回国报效。
1960年,杨武之老人家又再次奔赴日内瓦做他的思想工作。但由于国内特殊的情况,其实杨武之老人家内心也非常矛盾。
现在回去,自己的儿子有可能种种原因不能继续做研究工作,回去也许是一场灾难。所以劝说工作,也一度难以展开。
1962年,杨武之与妻子再次奔赴日内瓦与儿子杨振宁团聚,此时国内正处于经济非常困难的时期,国内的生活比日内瓦差得太多。
不仅仅是杨振宁的母亲反对杨振宁回国,就连杨武之老人家都动了心,毕竟经济差得太多。此时回去,不仅难为祖国作出贡献,有可能断送了自己的前程。
随后,杨振宁就于1964年,加入了美国国籍。据他回忆声称说,中国那个时候正处于特殊时期,不论做什么都会受到限制。
他在美国获得了博士学位,杜鲁门说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人不可以回到中国,而他又想去各地旅行,去与杰出的物理学家交流,如果不拿美国护照,他将难以实现这个旅程。
所以,他就选择了美国国籍,等所有的事情有了好转,再申请回国。
虽然杨振宁老先生选择了美国国籍,但是对于祖国他是问心无愧。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他想在物理界更上一层楼。
但以国内的发展形势,他很难实现他多年的梦想,选择美国国籍也是迫不得已之事,父亲在去世之时都未能宽恕他。
尽管亲人以及外界人士都不能理解他的行为,他也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背叛”,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价值。
现在看来,其实杨振宁老先生最初的选择也并没有错,他在国际物理界做出了极大贡献,成为了物理界的泰斗。
他拿着美国国籍,在美国做研究,但得的经费,他却拿去帮助中国留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业,许多的中国孩子也受了他不少恩惠,得到了他的指导。
2017年,94岁的老人家依旧选择了中国国籍,背着那么多的骂名和指责完成了他父亲的夙愿,也让自己再次回到了久别重逢的故土。
90多岁的老人家的实力依旧不同凡响,为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以及复旦大学等多所高校筹到了巨额科研经费,而又以个人名义让1000多名学子成功踏上了出国培训之路。
他还用自己的私人财富建设了几十座实验室,为清华大学捐赠了600万美元,为中国的科教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而他本人担任教授一职,经常给学生讲解冷原子、统计物理学等知识,让清华学子在物理界又有了新的认识,推动了清华教育事业的发展。
而我在思考:放弃中国国籍的艺人以及企业家亦或其他人士千千万万,为何却只有杨振宁老人家一直是受着唾沫星子?
许多舆论界的指责实属不应该,毕竟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不能因为他是科学家就是罪加一等,而他所做的贡献也是平常人所不及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再责怪于他呢。
以上就是睡前故事365小编整理的关于杨振宁 钱学森的睡前故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