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宁华歆
- 睡前小故事
- 2023-07-02 10:58:44
“割席断义”出自《世说新语·德行》,我们中学时代都学习过这个小故事。管宁和华歆二人一起在菜园中锄地,见到地里有一片金子,管宁把它当作砖头瓦碴一样的东西,照旧锄之,不予理会;华歆却把它拾起来看了看,然后扔了出去。
二人曾在同一张席上读书,遇有达官贵人从门外经过,管宁依旧读书,不受影响;华歆却把书抛在一边,出去看热闹。管宁便把席子割为两半,跟华歆分开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这个故事褒扬了管宁的高尚品德,批评了华歆的贪慕富贵。
为何说“割席断义”是个故事呢?因为这件事只有《世说新语》中有记载,翻阅《三国志》、《后汉书》并没有找到相关记载。上学的时候读了这个故事非常鄙视华歆,认为做人应该就像管宁那样,后来读《三国演义》又加深了对华歆趋炎附势、助纣为虐的印象。
历史上的华歆
随着读的书越来越多,也随着人生阅历的增长,时至今日再读到“割席断义”这一段时,不由得产生一些疑惑,历史上真实的华歆和管宁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1、汉末时的华歆
华歆,字子鱼,平原郡高唐县(今山东省高唐县)人。华歆在东汉末年是妥妥的天下名士,早年拜太尉陈球为师,与卢植、郑玄、管宁等为同门,又与管宁、邴原共称一龙,华歆为龙头。
刘备、公孙瓒曾经拜在卢植门下,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华歆算是刘备的“师叔”。一龙记载见于《魏略》,歆为龙头,原为龙腹,宁为龙尾。名士,在东汉末年就是入仕的通行证,华歆的家乡高唐县是旧齐国的著名都市,官吏们都喜欢游走于大街抛头露脸。
华歆当时为吏,每当休假就立刻回家,并紧闭大门,从不曾诋毁伤害过他人。同郡人陶丘洪也是当时的名士,自认为比华歆更有高明。188年冀州刺史王芬欲废除汉灵帝另立新君,王芬曾暗中同华歆、陶丘洪商议,陶丘洪想参与,华歆确认为王芬必败,后来果然如华歆所料,陶丘洪自此拜服。
华歆后被举为为孝廉,任郎中,不久因病辞官。汉灵帝死后,大将军何进征辟郑泰、荀攸、华歆等名士入京,189年华歆被任命为尚书郎。董卓祸乱朝廷,华歆脱离朝廷到了南阳。当时袁术在穰城,要留华歆帮他做事。华歆劝袁术发兵讨伐董卓,但袁术没有采纳。
于是华歆离开袁术,他向东行到徐州之后,献帝下诏任华歆为豫章太守。在太守任上,他为政清静不烦扰百姓,所以官吏百姓很感激拥戴。孙策横扫江东,华歆自知不能抵挡,于是整理衣冠欢迎其到来。孙策知道华歆有德有才且年长于自己,故此待以上宾之礼。
汉末时代的华歆,和当时大多数人一样,一开始也想忠于朝廷,比如他曾劝袁术讨伐董卓。但最终却都会发现“汉室不可复兴”这个事实,兜兜转转的最终归于曹操麾下。
2、曹魏时代的华歆
200年孙策死后,曹操上书献帝请召华歆至许昌任职。华歆到京师后,被授任为议郎,兼司空军事,后升任尚书,又转升侍中,再代荀彧为尚书令(相当于副丞相)。曹操征讨孙权时,奏请献帝任命华歆为军师。216年魏国建立后,华歆任御史大夫。
几经辗转,自公元200年开始,华歆开始为曹氏父子效命。从曹操以华歆代替荀彧为尚书令来看,曹操是非常重视华歆的,同时由于荀彧反对曹操称魏公,所以也间接表明华歆是站在曹操一边的。
220年曹操去世,曹丕继位魏王,拜华歆为相国。同年12月,曹丕代汉称帝,华歆登坛主持受禅仪式,其后曹丕改相国为司徒。华歆历来很清廉,禄米及皇帝赏赐都振济了亲戚熟人,家中没有百斤,更没有十斗粮食的储存。朝廷每每将罚没为奴的青年女子赏赐给大臣,只有华歆不收留,而是将她们嫁人
曹丕即位初期,下诏要求宫廷大臣向他举荐独行特立的隐士,华歆推举了管宁,曹丕派车专门去迎接,管宁拒绝征召。曹叡继位后改任华歆为太尉,华歆称病请求退休,愿将太尉一职让与管宁,魏明帝没有同意。
从华歆的经历来看,他虽然出仕曹魏,《曹瞒传》、《后汉书》中也有华歆帮助曹操诛杀伏皇后的记载,但他并非没有原则的贪慕富贵。而且他多次真心举荐管宁,并非如《世说新语》说的那样割席断义。简而言之,华歆并非真小人!
真君子管宁
华歆并非真小人,管宁确是真君子!管宁之于三国,在王夫之、钱穆这样的史学大家看来,是超脱世事的。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有这样一段话:“汉末三国之天下,非刘、孙、曹氏之所能持,亦非荀悦、诸葛孔明之所能持,而宁持之也。”
在王夫之眼里,管宁不仅远胜于刘备孙权曹操们,也高于荀悦、诸葛孔明等人,是唯一能够“持”汉末三国之天下的人物。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评价:“有一诸葛,已可使三国照耀后世;而犹有一士,曰管宁。始避于辽东,老归中土,汲井躬耕,曹操召之不出。后世尊之,谓其犹出诸葛之上。诸葛终为一政治人物,虽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终亦无救于世乱。管宁则为一草野人物,虽乱世,使社会得保留一完人。则此社会终未全坏,尚有将来之后望。”
在钱穆先生看来,黄巾之乱以来,曹操、刘备、孙权都可以称得上一时之君,荀彧、诸葛亮、鲁肃则可称得上为一国之士。诸葛亮已经足矣让三国照耀后世,但是管宁的作用却更在诸葛亮之上,因为诸葛亮毕竟也是一个政治人物,是局中人。而管宁是乱世之中超脱的存在,是社会上唯一的完人,管宁的存在意味着“将来之后望”。
至于《世说新语》为何安排一个“割席断义”,以此来抹黑华歆的品德,大概有某些不为人知的原因。反正在我看来,实在是不太符合华歆和管宁的性格。
参考文献:《三国志》裴松之注、何兹全《三国史》、钱穆《国史大纲》
以上就是睡前故事365小编整理的关于管宁华歆的睡前故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