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冠华
- 睡前小故事
- 2023-07-04 06:47:33
在中国的外交历史上,有一张著名的照片《乔的笑》。在照片上,一个男人头发花白,正对着镜头毫无顾忌地酣畅大笑。这张照片拍摄于1971年,也是在那一年,在非洲等第三世界国家的努力之下,中国终于恢复了在联合国及一切相关机构内的合法席位。
作为当时代表中国前往联合国的代表之一,照片上仰天长笑的男人,也正是新中国的第一位外交官:乔冠华。
在外媒的评语中,乔冠华的这一笑,“震慑了议会大厦的玻璃”。而这位在历史上留下了闻名中外笑容的外交官,一生创造的辉煌无数,却只用2000元稿费安葬自己,而在这份节约和简朴的背后,其实也有着不为人知的故事……
一、对时局“一针见血”的乔冠华
在二战结束以后,各个国家亟待休整,各个国家之间的博弈和争斗便从飞机大炮中的“明枪”,转而改为了唇枪舌战的“暗箭”,外交的重要性由此凸显;而早在许多年前,周总理就提到过,“弱国无外交”,因此,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共中央就对外交事务极为重视。
1949年11月,新中国外交部成立大会召开,乔冠华被指派担任外交部的宣传司长,就此站上了新中国的外交舞台。其实,乔冠华对于国际事务间的熟悉和一针见血,早已被他人所熟知。从小聪颖过人的他年仅十六岁便考入了清华大学,在毕业后,又前往日本继续攻读学业。
由于动乱频频,乔冠华在当地积极参加进步的革命活动,并且因此被从日本驱逐;1935年,乔冠华再次前往德国图宾根大学攻读哲学系博士学位,这一次,他以优异的成绩成功毕业,于1938年从巴黎返回了香港。
在德国读书的日子里,乔冠华阅读了大量战争军事方面的书籍,也研究了许多世界上的战争布局。1940年,乔冠华在一个咖啡馆内准确预言了德国投降的日子,一时技惊四座,乔冠华对国际政治时局的敏感性和准确性也由此可见一斑。
1939年,在廖承志的引荐之下,乔冠华成功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于乔冠华的眼光独到,对时局的把控准确,1942年,乔冠华又从《时事晚报》调往总部位于重庆的《新华日报》,开始担任“国际专栏”一栏的编辑工作。
由于他的文笔犀利,见解独到,受到了当时文人志士的一致好评,甚至被毛主席赞誉为:“他的文章分析的很有气魄,如同有千军万马,我看,一篇他写的文章,足足等于两个坦克师喽!”
在重庆工作的日子,对于乔冠华来说,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转折。在重庆,乔冠华遇到了对他一生影响极大的周总理,在许多方面一拍即合的两人,很快成为了默契十足的工作伙伴。
同时,在周总理的撮合下,乔冠华与当时的中共外事组的副组长龚澎喜结连理,这一桩郎才女貌的婚姻还受到了许多人的祝福。
新中国成立后,对国际局势分析透彻的乔冠华走马上任,成为了中国第一位正式的外交官,并且陆陆续续地出席了许多国际上的重要场合:1950年,乔冠华和中国特派代表一起出席联合国安理会,对美国侵略台湾进行控诉;1951年,乔冠华抵达朝鲜板门,参加停战谈判;
1954年,随同周恩来总理出席日内瓦会议;1955年,出席万隆会议;1961年,再次陪同陈毅外长出席第二次日内瓦会议……等等等等,而在这些会议上,乔冠华也促成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朝鲜和印度等问题的圆满解决,在中国的外交史上,书写下了属于他的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晚年患癌,与世长辞
由于常年操劳,乔冠华的妻子龚澎的身体状态一直不太好。1970年,龚澎在接待来访的老友的时候,突然摔倒在地,昏了过去,在紧急送医后,龚澎确诊为脑动脉血管破裂,在医院医治无效,于9月20日溘然长逝,终年不过56岁。
朝夕相处的爱人骤然离世,乔冠华悲痛不已,在每天的工作之余,乔冠华就窝在家里的沙发上,拿着放大镜一张张地看着龚澎的照片,默默地流着眼泪,思念着自己的亡妻。由于悲伤过度,没过多久,乔冠华便染上了肺结核,大病一场,身体也随之变得虚弱了许多。
这一次的肺结核仿佛一个掩埋的炸弹,在这之后,乔冠华骤然变老了许多,肺部也时常出现问题,直到1983年,乔冠华再次由于肺部病变以及咳血住进了医院,而这一次住院,他再也没能返回家中。
在乔冠华住院后,9月初,乔冠华的二女儿乔松都照例前来医院探望父亲。乔冠华瞧见女儿来了,十分欣喜,并且执意要陪女儿吃晚饭。
那天,医院里给乔冠华配的病号饭里有一个补充营养的鸡腿,然而,乔冠华习惯性地将鸡腿夹进了乔松都的碗里,温和地嘱咐道:“快吃吧,上班辛苦了。”
乔松都看到鸡腿,想起小时候父亲疼爱她的模样,不由得眼含热泪,吃完了那一碗包含着浓浓父爱的晚饭。那时的乔松都怎么也没能想到,那竟是她和父亲的最后一顿晚餐……
9月22日,乔冠华的精神突然好了许多,甚至还在外交部副部长何英带夫人前来探望时,头脑清醒、面带笑容地对两人的慰问表示了感谢。而后,乔冠华偎靠在第二任妻子章含之的怀中,喝了几口刚刚冲好的蛋白水后,乔冠华突然抬起头,看着章含之的双眼,喃喃地问道:“含之,你愿意和我合葬在一起吗?”
在问完以后,乔冠华并没有等到章含之的回答,就慢慢闭上了眼睛,停止了呼吸。这位叱咤外交行业多年的老人,因为肺癌导致的呼吸衰竭,就此与世长辞,享年70岁。
三、揭秘乔冠华的身后事
在乔冠华病逝后,他的骨灰先是被安葬在了八宝山,然而,由于妻子章含之对于丈夫的思念,乔冠华的骨灰很快被她取回了家,安放在了自己的卧室之内。1984年春节,在身边亲朋好友的劝说之下,章含之终于决定让乔冠华入土为安。
可是,由于乔冠华一生清贫,收入不高,生前又患病多年,导致两人的晚年生活积蓄捉襟见肘,在动了给乔冠华择一块墓地的念头时,章含之手里甚至只剩2000元稿费,而这笔钱,也是乔冠华最后留给章含之、让她处理身后事和日后生活所用的费用。
可是,当时的条件,两千块钱根本买不到一块很好的墓地。章含之左思右想,想起了丈夫的故乡江苏盐城,便动身前往盐城“考察情况”,好让丈夫魂归故里。
然而,在她抵达盐城并表明了打算将乔冠华葬于此地,开始一一寻访乔冠华故居的时候,盐城除了派出一个已经退居二线的领导人全程陪同以外,其余并没有派人来过问此事。
联想到乔冠华葬礼上盐城领导无人出席的事情,章含之敏锐地感觉到了盐城政府对此事的冷淡态度,因此打消了在这里选择墓地的念头,又带着乔冠华的骨灰一起返回了北京。
这一次,章含之带着乔冠华的骨灰足足在北京休整了两年。有一天,章含之在看电视的时候,忽然想起丈夫弥留前有一次开玩笑时说过的话:“我以后去世了,你就找一个有山有水的地方埋葬我就行,比如我看苏州就不错。”
想起这件事以后的章含之立刻开始准备动身去苏州,恰在此时,乔冠华生前的一位好友李颢写信前来邀请章含之到苏州小住,章含之便顺带将这件事和李颢提了提,拜托他在苏州找寻一块不大的便宜地皮,用以给乔冠华做墓地。
在李颢的帮助和苏州吴县领导的热情寻找之下,1985年11月17日,乔冠华被葬在了杨湾华侨公墓湖沙山的难舍石下。那是一块并不大的地皮,在修建墓碑时,章含之手中只有两千块钱,便要求工人们将墓碑“修的简约大气即可”。
然而,吴县当地的政府闻听此事后,特地为乔冠华的墓地修葺拨出了一笔款项,章含之只用付出材料费和人工费用就可以。
根据墓地的整体规划,乔冠华的墓前铺满了鹅卵石,墓碑简约,上刻“乔冠华同志之墓”,墓地的背后种了两颗乔冠华最喜欢的日内瓦的塔松。
两侧的台阶上,一左一右地种植了几株金桂和银桂,每当入秋时节,桂花飘香,而乔冠华神态安详,面容带笑,就在这样的美好环境中第一次入土长眠。
2002年,在上海方面的建议下,章含之再次将乔冠华的骨灰迁到了上海的福寿园中以供后人瞻仰。
其实,这个福寿园中埋葬了许多历史名人,有伟大的爱国战士闻一多,有中国“爱迪生”之称的蔡祖泉,上海的“平民市长”曹荻秋,以及“救国会七君子”之一的邹韬奋,等等等等。而将乔冠华的骨灰迁居至此,也从侧面说明了对这位伟大人物的历史地位的肯定。
然而,没过多久,乔冠华的故乡盐城想起了这位出身本地的名人,出于对乔冠华的尊敬,政府多次亲自前往章含之的住处,请求同意将乔冠华的骨灰迁移至盐城。
章含之想起当初盐城政府对于这件事的并不热衷,心里有些不太情愿,然而出于能够让乔冠华“返回故乡”的考虑,最终,章含之还是同意了再次迁坟的事情。2004年清明节前夕,乔冠华再次迁至江苏省盐城市的老家当中,这位在历史上名垂千古的外交官就这样,终于“魂归故里”。
五年以后,在乔冠华儿女的请求下,乔冠华第四次迁坟,和他此生挚爱龚澎合葬于苏州太湖东山镇杨湾村的华侨公墓内。
这一次,乔冠华终于彻底入土为安,在子女为父母立下的这块黑色大理石墓碑之上,右上角是夫妇两人的合照,下面则刻着当年毛主席亲自为两人题写的诗句:“天生丽质双飞燕,千里姻缘革命牵。”墓碑两侧遍植花草,显得十分安谧平和,清香悠远。
四、结语
回顾乔老爷子的一生,这位曾经在外交舞台上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中国外交第一人”,曾经站在周总理的身旁,面对各国列强丑陋的嘴脸时毫无惧色,侃侃而谈,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崭新平等的国际环境。
在那张闻名中外的《乔的笑》的背后,不仅仅代表着外交代表团当时胜利的喜悦,更蕴含了当时中国成功获得联合国合法席位,是国人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在世界拥有平等地位后的自豪与骄傲!
俗话说得好,“以史为鉴,可以明智”。如今的我们,早已成为科技强国,在任何困难之下,我们都能无畏,无惧,一场新冠疫情便可见一斑。
我们不论是疫苗研发,疫情控制,还是后期发展,都站在了世界前列,为国际做出了极其出色的榜样,也成功地将胜利载入了史册。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作为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在对老一辈革命家感到敬佩、骄傲的同时,更应该“牢记历史,不忘初心”,以昂扬的自信神态,继续前行,让我们和祖国一起,共同成长、富强!
以上就是睡前故事365小编整理的关于乔冠华的睡前故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