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中国水下皇陵
- 睡前小故事
- 2023-07-08 17:41:59
地下皇陵为何会淹没在水下?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国在江苏盱胎地区发现了首座水下皇陵,而据考古专家研究分析,这座皇陵是明初三陵之一的明祖皇陵,是朱元璋祖辈坟墓的所在地。明朝一向提倡厚葬,而贫苦出身的朱元璋也十分的迷信风水,那为什么明祖陵会出现被水淹没的情况,其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明祖陵的发现
1963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在夏季遭受了一场百年难遇的旱灾,而位于江苏省盱眙县的洪泽湖也因为受到旱灾的影响,导致其水位一度下降到了历史的最低点,但因为水位的下降,当地渔民在进行捕捞工作时,却意外的在洪泽湖西岸地区发现了一片极为奇怪的建筑物,这一发现直接就在当地炸开了锅,附近的民众也是议论纷纷。
意外暴露的神秘建筑
据当地一位年长的老者所说,祖辈相传在洪泽湖水塘中一直有神灵落脚,而这座神秘的建筑可能就是神灵的寝宫,这样的神奇的说法也是很快一传十,十传百,一时间也是引得周边地区沸沸扬扬,后来还吸引了不少外地人慕名前来参观。这件事最后也是惊动了市里的文物局,随后他们便派遣专家来到现场进行了细致的勘察。
在专家将水塘周边的杂物淤泥清除之后,这一神秘建筑的原型也是展现在了大家的面前,映入眼帘的是浮现在水面上的九个拱门和横梁,而专家在对其材质进行检查之后,却惊奇的发现这些搭建的材料所使用的竟然全部都是汉白玉。汉白玉的价值是十分珍贵的,随便一个汉白玉材质的摆件价格都是十分不菲的,而放在古代,这样的东西更是可遇而不可求。
明祖陵所在地
而且在古代能够使用汉白玉作搭建材料的几乎全部都是皇亲国戚,而以往所发现的使用汉白玉搭建的建筑也都是皇陵级别的陵墓,据此专家推测该处神秘建筑应该是某个皇陵的一角,那墓主人的身份又究竟是谁,专家在现场取样之后便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他们发现这些建筑中所用的材料和形制几乎全都是明代皇家陵墓的规格和设计,据此专家初步分析这座铃木应该属于明代的陵寝。
台阶前的石雕
而在查阅相关史书之后,专家发现这座陵墓的位置和其所记载的明祖陵的位置几乎相差无几,根据明朝史料的记载,明祖陵建成于明代初期,由皇帝朱元璋命令太子朱标监督修建,而整个明祖陵的陵园呈现着南北走向,其一共修建了三层城墙,外层是土层,中间是砖城,内部则是皇城,而在陵墓的神道两侧,还一共有着21对石像,他们自南向北排列,足有850米之长,其规模十分的壮观,在一番调查和对比之后,专家也是确定这座陵墓就是明朝著名的明祖陵。
明祖陵外城建筑
明祖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祖坟,是其祖父、曾祖父和高祖父的衣冠冢,也是朱元璋祖父朱初一的实际殁葬地。中国历代的皇帝都对祖坟的修建十分的看重,他们认为自己之所以能够坐上皇帝的宝座,国运昌盛,就是因为有祖坟的庇佑,祖坟所在地一般也是其龙脉所在地,而朱元璋自然也不例外,其对于祖坟也是相当的看重,所以其建造规模和所用时长都是极为的庞大。
明太祖朱元璋
而在发现明祖陵之后,专家团队也是很快对其进行了挖掘,但是明祖陵整体大部分都在淤泥之下,虽然他们想尽了各种办法进行清理,但是水下却遍布着众多大小不一的石块,而且这些石块都被淤泥包裹着极为的严实,平常的挖掘工具根本无法起到作用。在万般无奈之下,专家团队只好暂时放弃对明祖陵的发掘工作,转而对其进行修复和完善。虽然并未能够看到明祖陵的全貌,但十分明显的是,这座规模极其宏大的明祖陵在建造之初一定是在陆地上的,那为什么它最后竟然会出现在洪泽湖的水底,难道当初在建造陵墓的时候,朱元璋没有想到将祖坟设置在洪泽湖附近会出现极大的隐患吗?
俯瞰明祖陵
明祖陵的水下之谜
其实我国历史上的历代皇帝对于陵墓的位置都非常的谨慎,其选址都是经过十分慎重和细致的考察之后才会做出决定。根据相关史籍的记载,在清雍正皇帝即位之后,最先开始将如今的清东陵作为陵墓的所在位置,但是在修建的过程中,却意外发现当地的泥土蕴含大量的沙石,非常的容易渗水,对于地宫的安全是一个极大的隐患,所以雍正也是立刻放弃了这个位置,这才有了之后的清西陵。而历史上临时调整陵墓位置的例子还有很多,那为什么朱元璋会选择在危险性比较高的洪泽湖附近修建这所祖陵呢,为了解开这一谜团,专家们也是立刻对洪泽湖进行了细致的调查。
神奇的水下皇陵
他们发现洪泽湖虽然是我国的四大淡水湖之一,但是它的存在时间其实并不长,在明祖陵修建的时候,洪泽湖还只是当时淮河两岸众多水塘的一个总称,而在每年雨季的时候,淮河的涨水会涌入洪泽湖地区,而在水位褪去之后,洪泽湖的水位则会下降,所以当时的洪泽湖只是一个季节性的水塘,其作用只是暂时调蓄洪流而已,所以当时朱元璋在修建祖陵的时候,洪泽湖根本不会对皇陵构成威胁。那为什么洪泽湖最后又会淹没明祖陵呢,这其实主要有两个原因。
洪泽湖
首先明祖陵的选址和一般的皇陵不同,其并不处于高山大阜之侧,而是在有
“九岗十八洼”
之称的丘岗之地,而低洼的地势成为了其被淹没的原因之一。从风水堪舆的角度来看,当时明祖陵选址的位置并不是十分的理想,根据古代堪舆术的定义,一块地方究竟是不是风水宝地,首先要看三奇四应。
所谓三奇则是指山、水和岸,所谓四应则分前后左右,而且在建筑的左右应有护砂,所谓“砂”是指山丘土石之物,除此之外,还要有罗城,罗城是由山或水组成,要相绕于四周,以山为罗城,从而形成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四种态势,但如果周围没有山,一马平川,则应该借水势成龙,以泽国环抱为上,但是在明祖陵的四周地区,除了一片水泽之外,几乎没有其他的妙贵可言。那为什么朱元璋不令寻其他位置,放置祖坟呢。
古洪泽湖地区
在
《泗洪合志》
一书中有着这样的记载,朱元璋祖居于江苏省的句容县朱家巷,在元朝元年,朱元璋的祖父朱初一为了逃避官府沉重的赋税,于是就带着一家老小,举家避难到了泗州、盱眙一带,在古泗州城以北30里处,有一个叫做
杨家墩
的地方,在当时墩旁有一个水洼之地,朱元璋的祖父朱初一就经常躺在这里晒太阳。
《泗洪合志》一书
有一天,一师一徒两个道士途径墩旁,师傅告诉徒弟说道,“葬在这墩下,子孙可出帝王”,而朱初一听到这话之后就把其告诉了朱元璋的父亲朱世珍,随后朱世珍就把自己的父亲葬在了杨家坳地区,后来朱世珍的妻子怀孕,在迁居到安徽之后就生下了朱元璋。朱元璋即位登帝之后,将自己的祖父封为了裕皇帝,而为了防止破坏龙脉,断了风水,朱元璋并没有迁移自己祖父的埋葬之地,而是以杨家坳地区为根基修建了明祖陵。
朱元璋雕像
同时为了解决该地风水欠佳的问题,在进行筑陵之时,朱元璋还命人对该地进行了大规模人为的地理改造,通过填埋洼地,堆土成山,来补修不足,同时又人工整出了砂、水、近案、明堂等风水要素必具的景观,这才形成了如今这一块标准的“风水宝地”格局。但是让朱元璋也没有想到的是自己苦心建造的明祖陵最后还是逃脱不掉被水淹没的下场,而其低洼的地势也是祖陵被水埋没的主要原因。
巍峨庞大的明祖陵
黄河夺淮事件
至于明祖陵被水淹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则是源于当时的黄河夺淮之后的频繁水灾,以及后来明清两代所推行的蓄淮刷黄政策所导致的。其实根据现有的古籍记载,淮河是一条十分古老的河流,而且其和长江黄河一样,都是直接流入大海之中,但是如今的淮河却成为了长江的一条支流,而其中的原因就是南宋时期所发生的黄河夺淮事件。
黄河夺淮事件
早在1127年的时候,当时的南宋东京守城大将杜充,为了能够抵御金兵南下破关,于是强行掘开了黄河大堤,直接导致黄河被迫改道,黄河水也奔涌南下,注入了当时洪泽湖以下的江淮地区,直接抢占了淮河的入海通道,迫使淮河只能被迫南下,而到了清朝的咸丰年间,黄河才重新从山东入海,而这一变迁过程整整跨越了700多年,这一事件也被称为黄河夺淮事件。
南宋大将杜充
而由于黄河夺道事件的发生,导致黄河中的泥沙不断地开始堆积,而到了明朝中期的时候,黄河夺淮已经发生了300多年,而整个淮河的河道也因为黄河淤泥的堆积而抬高。由于淤泥堆积,河道紊乱,导致淮河中下游地区频繁地发生洪水泛滥的事件,不仅明祖陵受到了威胁,周边的百姓和农地也被严重破坏。
奔流而下的黄河水
为了防止洪灾的发生,在明万历年间,当时总理河道的工部尚书潘季驯提出了蓄淮刷黄的治水方略,一般来说,治理河道主要有疏和堵两种方式,所谓堵就是在河的两岸修建河堤,所谓疏则是河道的中下游地区多分几条河道,以此来梳理洪水,但是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这两种常规的办法并没有起到十分明显的作用,而潘季驯所提出的“蓄淮刷黄”的治水方略则是属于第三种比较另类的办法。
工部尚书潘季驯
这种办法主要是针对黄河泥沙过多的问题,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修建堤坝的方式来储蓄淮河水,然后通过淮河水的冲刷,将沉到黄河底部的泥沙带走,河底的泥沙少了,河道自然就会下降,黄河周边的人们也就安全了。这种想法是好的,但是实行起来却十分的不如意,虽然通过修建堤坝的方式,蓄积了大量的淮河水,但是这些水量依旧难以冲刷淤积了数百年的黄河泥沙。
汹涌的洪水
更为严重的是,由于淮水无力刷黄,又被阻断了从清河口入海的通路,导致淮河水开始上溢泛滥,而随着淮河水面的提高,周边洪泽湖的水位也跟着太高了不少,原先的几个小水塘也开始逐渐汇集为了大片湖泊,很快湖泊也是逐渐接近了明祖陵,并最终导致这座宏伟壮丽的皇陵被湖水所吞食。
沿岸受灾的民众
其实在明朝时期,为了保卫祖陵的存在,明朝政府也是进行了各项保护措施,专家在探测明祖陵的时候,在其东侧两百多米的地方,发现有一段青砖浮出水面,而这部分青砖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还有更多的青砖仍然留下了数十米深的水底之中,在专家们看来,这些青砖并非是明祖陵的城墙,而是一道防水的堤坝,在陵墓之外修建防水堤坝,这样的事情在历代陵墓建筑中绝对是独一无二。而在对水下青砖进行取样检测之后,专家们又推断出这条防水的堤坝应该是崇祯年间修建而成。
水下皇陵遗址
而这一系列的事件则表明明祖陵其实一直都深受水患的侵扰,但是此处毕竟是朱家龙脉所在地,轻易不能移动,所以后世的历代明朝皇帝都不敢将明祖陵进行迁移,但为了防止龙脉被毁,他们显然也是修建了诸多的防御措施,但是在明朝灭亡之后,明祖陵自然也是失去了更多的维护措施,从而变得更加的破败。
而在清康熙十九年,伴随着黄河和淮河水位的同时上涨,洪泽湖水位也是迎来了暴增,而明祖陵也是至此湮没在了这片湖泊之中,而当时与明祖陵一起被淹没的,还有繁盛一时的古泗州城。在江苏盱眙地区一直流传着这样的一个传说,在洪泽湖有一座千年古城,而这座城就是著名的古泗州城。
古泗州城遗址
曾经繁荣一时的古泗州城
泗州城始建于北周年间,在隋朝时期毁于战乱,在唐代的时候得以重新修建,古泗州城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其处于淮河下游,汴河之口地区,为中原区域之襟喉,南北交通之要冲,其在历代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地位都极为的重要,后来由于漕运事业的日渐兴盛,当时政府又在泗州城所傍的汴河对岸修建了一座新城,新城的发展更为的快速,其规模逐渐超过了老城区。在明代时期,两城之间的城墙被拆除,并合并为了一城,后来为了防止水患灾害,明廷又将唐宋时期的土城建筑全部拆除,换成了砖石。
交通枢纽口
在宋代的的时候,古泗州城就已经极为地发达,历史上曾经称其为
“奔驰马骤无间时”
,而且由于此地风景秀丽,许多文人墨客和朝廷政要也是慕名前来,并在该地留下了大量著名的诗篇,而在明代时期,泗州城更是船舶如流,商贾蚁集,而促成其鼎盛的原因,除了经济因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政治背景,因为当时明祖陵的建造地就在其北侧,而每年的各种各样的祭祀活动也让泗州城成为了当时朱明王朝的临时行宫,并曾一度达到空前繁荣的境地。
繁荣的古泗州城
除此之外,古泗州城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佛教圣地,我国五大名刹之一的“僧伽塔”就建在泗州城内。僧伽是唐初西域人,在唐高宗年间,曾在泗州大圣寺宣扬佛法,声名远播,后来高宗将其召入长安,封为了国师,在唐中宗年间,僧伽坐化在了长安的荐福寺。据说,僧伽圆寂的时候,整个长安城之内都弥漫着一股异味,据此唐中宗百思不得其解,后来经人点拨说,可能僧伽大师是想要回到泗州。
唐高宗李治
于是唐中宗遵从其愿,命令将其全身归葬于泗州城内,后来,唐中宗又亲自率领文武百官恭送僧伽出长安,送葬的队伍连绵了数百里之长。而泗州的百姓为了迎接僧伽,更是在南门和西门地区特意开辟了一座城门,并且以芬芳鲜花铺地,此门后来也被称之为“香华门”,而为了迎接僧伽,泗州城内又修建了一座13级的宝塔,并命名为“僧伽塔”,整座塔高三百尺,塔尖镶嵌有水晶球,塔身则用铜瓦覆盖,在塔内供奉着僧伽的真身,其也被尊称为“泗州大圣”,但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这座有着千余年历史的文明古城却在清朝年间被一场滔天洪水化为乌有。
还原古泗州城
古泗州城淹没之谜
关于古泗水城被淹没的原因,民间流传着众多的佳话,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水母娘娘沉泗州的故事。据民间传说,在洪泽湖底有一只修道多年的水怪,被当地人称之为“水母娘娘”,常常兴风作浪,后来当地的百姓在湖的四周修建了“水母娘娘庙”,让它时时享祭,双方也至此安然无恙。
平日里,水母娘娘就在水底修道,倒也乐得自在清净,忽然有一日,水母听到八仙之一的张果老要路过洪泽地区,于是便前去拜见他,而张果老早就听说洪泽湖有水妖作怪,残害生灵,于是便想要去降妖,后来看到水怪静心修炼,不在作孽,也是就此作罢,后来水母娘娘和张果老一起游览了盱眙县,在端午十分的时候,百姓们杀牛宰猪,欢庆节日,街头上到处都挂满了羊头猪腿,但此举却让水母娘娘心生不悦,原来这个水母娘娘就是一头成了精的母水牛。
民间传说的水母娘娘
为了报复百姓,水母也是暗中做法,用桶装了五湖四海的水,想要在送走张果老之后,将人间给淹没,但是此举却被张果老的神驴给发现了,于是神驴也是偷偷的将水饮尽,最后桶中也只剩下了几滴水,这样水母娘娘心中暗暗吃惊,但却也得作声不得。当时神驴认为几滴水酿不成大祸,也是陪着张果老一起离开了,但是没有想到这几滴水却足够将盱眙城,而等张果老离开之后,水母娘娘也是将水全部倒出,打算讲过盱眙城淹没,但是没有想到的是,与盱眙城一桥相连的泗州城地势低洼,导致水都流到了泗州城,泗州城也因此遭遇了灭顶之灾。
水母娘娘淹泗州的话剧
当然这些故事都只是一些传奇神话,并不能当真,那古泗州城被淹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其实这与明祖陵十分的相似。古泗州城被淹没一方面是因为黄河夺淮之后,造成的淮水水位上涨,而当时的泗州城又正好处于黄淮水运的交汇点,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虽然促成了其悠久的繁荣历史,但也为其日后的无妄之灾埋下了伏笔。
古泗州城所在地
而另一方面的原因,则是因为古泗州城地势比较低洼。据后来江苏泗洪县水利局调查显示,古泗州城的城墙高度在10.7米左右,而洪泽湖的平均海拔则在10到11米之间,说明经过700多年的黄河南泛,黄淮的洪水不仅淹没了整个泗州城,而且由于黄河泥沙对于洪泽湖地区的堆积,整个泗州城也被完全埋葬,其实在明朝年间,出于对祖陵的保护,明廷也是在泗州城周围修建了大量的防洪堤坝,但是到了清朝年间,没有了祖陵之忧,清政府为了能够维护漕运的命脉,也是大搞“蓄淮刷黄”和“减黄助清”,希望能够利用洪泽湖来为黄河分洪给,此举进一步抬高了洪泽湖的水位,而泗州城和其周边明祖陵的覆灭厄运也已经成为了定局,从这点来看,泗州城和明祖陵的命运当真可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呀。
仅存的部分遗迹
从1993年开始,江苏省学者也是对水下的泗州城进行了探测,并按照史书,逐步确定古泗州城的遗址,而在1999年的时候,考古学者就已经完整探明了泗州城墙位置的所在地,并于2004年开展了古泗州城遗址的调查勘探工作,相信随着专家的逐步勘探,这座传说中的古泗州城面貌会再次展现在大家的面前。与此同时,明祖陵的地下探墓工作也在随之展开,当这两座举世罕见的建筑瑰宝被逐渐探明之后,其中所存在的宝物和秘密也一定会让世人感到惊叹。
以上就是睡前故事365小编整理的关于地理中国水下皇陵的睡前故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