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睡前小故事 > 正文

逃兵大英雄

摘要:睡前故事365收录逃兵大英雄,上个世纪上半叶,中国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的压迫,民众的生活困苦不堪。为摆脱被压迫的噩梦,革命事业纷纷...大家一起来看下逃兵大英雄吧。

上个世纪上半叶,中国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的压迫,民众的生活困苦不堪。为摆脱被压迫的噩梦,革命事业纷纷成为无数爱国人士毕生所追求。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在所不惜,只为心中的家园能够恢复安康的生活。黄开湘就是其中之一。

逃兵大英雄 第1张

黄开湘,他是飞夺泸定桥的英雄团长,率领红四团勇战天险、敢为人先;毛主席曾亲点将,让其率先过草地;一手戴着周恩来赠送的表,一手拿着朱德赠予的左轮手枪……他的英雄才略为多少红军所赞赏。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令人钦佩的英雄团长,竟被诬陷为逃兵数十余年,他的女儿50年后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飞夺泸定桥的英雄团长。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下面,我们就来讲讲黄开湘的英雄事迹。

一、“仗斧走天涯”,霹雳暴动干革命

都说新年新气象,但是历史的齿轮对于刚刚步入二十世纪的中国来讲,并没给予太多的仁慈,甚至用残暴来讲一点都不为过。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他们在我中国北京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次年,懦弱的清政府还和这些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时势造英雄。1901年,在江西省弋阳县的一个贫苦农家里,黄开湘出生了。

由于生不逢时,黄开湘在乱世年代成长的同时,中国的革命也在轰轰烈烈地进行着。

在他十岁时,辛亥革命爆发了,清王朝被推翻。或许家庭的贫困,村中的人们思想还没有转变过来,国民意识还没能够全部迅速地觉醒,小小的黄开湘此时和大部分贫困人民一样,还在为着生活而惆怅。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为了活下去,黄开湘在少年时期,成为一名木匠学徒,整天与斧头为伴,着眼于手下的木活,两耳不闻外事。

但是身处一个动荡的年代,外面风云变幻的一切,关乎着国家的命运,作为国家的一个个体,自然先鲜有人能够置身事外,黄开湘也不例外。

很多人不了解黄开湘,但一定听过方志敏,黄开湘就是方志敏的表弟。

和黄开湘的经历有所不同,方志敏家境虽然贫困,12岁时被迫辍学,但是他并放弃学业。五年后,通过各方资助,又重新走进校园开始学习。高等小学、专科学校以及到大学当旁听生,他都没落下。

方志敏在努力学习的同时,也受到了当时现今的革命思潮的影响,尤其对陈独秀等人创建的中国共产党非常热衷敬佩,并在自身的努力下,1924年成功加入中国共产党。

作为早期的共产党人,方志敏参与创建江西的党组织,他对家乡江西的一些革命思潮引领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本以手艺谋生的黄开湘在此期间,深受表哥方志敏的影响,心中从此不只有了“眼前的苟且”,还有国家和人民。

他下定决心追随方志敏一同干革命后,明面上他是一位整天和斧头、木头相伴,干着自己本职工作的箍桶匠,暗地里他经常配合方志敏在江西宣传革命,宣传共产党。

1927年,南昌起义爆发之后,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为全国各地的起义反抗做出了榜样。在此推动下,我党“八七会议”召开,明确提出“政权是在枪杆子中取得的”,并且决定各地的党组织要顺应潮流,进行暴动起义。

作为江西党组织的创建人之一,方志敏参与了这场会议。回来后,方志敏就开始和相关人员商量发动弋阳九区暴动的事宜,黄开湘也参与其中。

说起暴动,难免让人联想到毛主席写秋收起义的一句词:

“……旗号镰刀斧头……霹雳一生暴动”。

当时的每一场暴动都是惊天动地的,它标志着底层人民反抗的决心,绝对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与这首词非常应景的是,黄开湘在暴动中手握斧头做兵器,顺应我党的响应,加入到这场暴动中。古有侠义人士仗剑走天涯,今有黄开湘“仗斧走天涯”,一个字:绝!

二、“天兵神将”红四团,主席亲自点将冲先锋

在方志敏等人的领导下,弋阳九区的暴动如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般,从1928年1月开始暴动,在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就有多达七八万的农民参与到其中,暴动规模之大,为后来的赣东北根据地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黄开湘在暴动中,表现优异,随后根据方志敏的指示,到上饶县开辟新的根据地。黄开湘不负所望,领导上饶县的茗洋关暴动,并成立了县苏维埃政府,他还被推选为政府主席,足以见得其领导能力非同一般。

随着弋阳暴动一起产生的,还有一支工农革命军的武装力量。这只武装力量,从1928年4月的20余人扩充到1930年9月的3万余人,这支部队就是红十军的雏形。

队伍的扩编需要提拔相应的领导干部,黄开湘就是被提拔的干部之一,从此,由此,黄开湘开启了自己的军旅生涯。

1930年可以说是扩充红十军最为疯狂的一年。这一年,国民党内部发生内战,阎锡山、蒋介石等军阀为争夺势力,进行了中原大战。我军根据当前形势,决定趁此机会,跳出内线,到外线主动出击,给敌人以措手不及地打击。

赣东北的红军独立团在方志敏等人的领导下,重拳出击,大败敌军,途中,黄开湘更是凭借手中的斧子,屡立奇功。

攻打景德镇时,敌军察觉我军攻打意图,准备关城门之际,黄开湘快、准、狠的将斧头插在城门汇合处,让城门不能及时关闭,减少了我军攻城的损失。

在此过程中,赣东北的部队除缴获大量军备物资之外,还有黄金2000两,白银50万。部队的人马如同“贪吃蛇”一般,越来越大,到9月份已有3万余人,部队改编为红十军。

此时,黄开湘凭借卓越的指挥能力,已经成为红十军的一个师长。

1933年初,随着根据地的不断扩大,赣东北根据地和中央苏区根据地连成一片,两根据地之间的往来自然必不可少。

根据中央苏区的要求,红十军改编为红十一军,离开赣东北地区,来到了中央苏区,进行保卫中央苏区根据地。红十一军的到来,还为中央苏区带去了之前在战争中缴获的千两黄金和百万白银。中央领导自然非常高兴,这些钱财,足以解决中央苏区的燃眉之急。

领导高兴之余,在听说黄开湘的事迹之后,还对他仗斧立奇功进行了高度表扬。为表嘉奖的诚意,

周恩来赠送了黄开湘一块表,朱德给了他一把左轮手枪。黄开湘还被亲切地称为“斧头将军”,

这让他更是声名鹊起,名声大噪。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开始长征进行战略上的大会转移,以此来摆脱敌军的围追堵截。

长征途中,我军面临的第一个难关就是横渡大渡河。想要北上,必经大渡河。于是,中央决定让红一师红一团担任先锋团,为大部队开路。

根据指示,红一团以安顺场为渡口,强渡大渡河。但是事实往往比理想更残酷。就在红一团艰难渡过大渡河后,他们这才发现忽略了大渡正处于洪期的事实,水急河宽,想要架桥,几乎有些不可能。乘船的话,附近只有小船,承载人数少,往返时间长,同时后面还有敌军的阻击……想要在安顺场横渡大渡河,对我军来讲,绝非良策。

重新让红一团开辟一新的通道已经来不及了。是以,中央决定,让红四团接过先锋团的大旗,不惜任何代价,三天内,一定要夺得泸定桥,为我军开辟新的渡河通道。

红四团的团长正是黄开湘。中央在临危之际将先锋团的重任交给红四团,黄开湘半分不敢马虎,和政委杨成武一起,率部全速前进。

科学数据显示,正常人类的行军速度是5公里/小时。一天人最多能走七八个小时,照这样算下来,一天撑死走40公里。三天下来,可以走120公里。

从安顺场到卢沟桥的有320华里,相当于160公里。军人的忍耐力要比普通人好一些,但是要一天走五十多公里,红四团的任务量着实不小。

而且,他们要走的路,全程都是羊肠小道。受到地势影响,一路上,红军右侧是波涛汹涌的大渡河,左侧紧邻峭壁,前方还有敌军的阻击。战士们一面要注意脚下安全,一面还要与敌军作战,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但是前进的步伐却是远远没有到达预订计划。

第一天,红四军只走了40公里,距离目的地还有120公里。

第二天,红四军正在极速前进中,收到了中央的来电,要求他们必须在明天早上拿下泸定桥。

这样的命令对于红四军来讲无疑是晴天霹雳。按照昨日的行军经验,要走完剩下路程,最少还需要两天的时间才能完成,现在竟然要在一天内走完两天的路,马拉松都比这要轻松。

但是没有办法,全军上下就等着红四团能够开辟新的通道,容不得黄开湘抱怨。简单传达完军令后,全团上下一条心,火速前往泸定桥。

一路上,战士们以大雾天气做掩护,对前方的敌军进行突袭,一边瓦解清除敌军,一边全力奔跑,马不停蹄。终于,在连夜赶路下,红四团在行军第三天的早上到达了泸定桥。

黄开湘率队抵达泸定桥时,双方部队都惊呆了。敌军没想到红军能这么快抵达泸定桥,黄开湘没想到敌军为不让红军过河,将桥上的木板全拆了。

泸定桥距离大渡河的水面有三十多丈,相当于100多米,没有木板的泸定桥只剩下铁链子,桥的对岸还有敌军的两个团的火力做阻挠,对于红军来讲,躲避敌人的枪林弹雨,铺木板,既要眼观八路,又要耳听四方,就算是三头六臂也不够用啊。

面对这样的窘境,黄开湘毫不畏惧,运筹帷幄之下,组建22名勇士冲在前端,在铁链上与敌军正面交锋;在其身后,杨成武带领一小支部队边铺板,边冲击;黄开湘紧随其后,边指挥,边前进;河西岸两侧还有我军的两个营打辅助,重火压制在河东岸的敌军两侧的援军。

在这样的不部署下,面对敌军的疯狂火力,我军战士毫不退缩,英勇进击。即便敌军在河对岸拥有坚不可摧的碉堡,还是被我军的火力完全压制,在19名勇士成功抵达对岸时,这场战斗已经胜负分明,国民党的两个团在红四团的顽强进攻下,四处溃散。

这场在敌军看来,集天时地利、毫无悬念的战争,竟然败了。红军如同“神兵天降”一般,顶着枪林弹雨,在百米空中仅仅凭借几条铁链,就气势汹汹的“飞”到他们面前,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他们绝对不会相信世上竟有这样的军队。

这样一支“神兵天降”,在红军长征中,出奇制胜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腊子口战役中,在我军所有人为敌军的堡垒无可奈何时,黄开湘率领小部人马,绕开堡垒正面,爬到堡垒后方的悬崖峭壁上,从天而降,用炸药炸了没有封顶的顽强堡垒,为我军取得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就连毛主席都忍不住赞叹道:

“有斧头将军(指黄开湘)和白袍小将(指杨成武)为先锋,就没有过不了的火焰山。”

三、真相:“王开湘”就是“黄开湘”

黄开湘的名字在长征拾起可以说是如雷贯耳,然而这样一位鼎鼎有名的大英雄,在新中国成立后,却被在档案中写到:

“此人在长征途中吃不了苦,逃离革命队伍,现下落不明。”

从英雄到逃兵,这中间到底经历了什么?

原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全国各地的人口进行了大排查。黄开湘自从离开家乡后,就再也没有回来。

他的女儿黄菊花被送人,妻子改嫁,母亲在外乞讨为生,四个弟弟全都战死沙场

,家里的亲戚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当时的排查人员犯懒,在黄开湘的档案上写下了“逃兵”……

黄菊花

直到1985年,原红四团政委杨成武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了一个名为“王开湘”的斧头将军,书中对于“王开湘”的描述和黄开湘极为相似,这才引起了众人的猜测:“王开湘”就是“黄开湘”。

经过杨成武的证实,尘封多年的冤案重新被翻案。黄菊花也是这个时候,才知道写在小学课本中的《飞夺泸定桥》的英雄事迹,是自己的父亲亲自指挥。他不是人们口中的贪生怕死之徒,他没有当逃兵,他是大英雄,他没有消失匿迹,他没有抛弃家人、没有独自享清福,他……只是在1935年的一场大病中,去世了……

1935年,因为一次意外,黄开湘生病住院。长时间的发烧,导致他神识不清,失手扣动枕头下的左轮手枪,子弹穿过枕芯,又穿过了他的头颅,一代英雄,就此长眠于世。

心酸、唏嘘、心疼、无言、意难平……

虽意难平,但逝者已矣,生者如斯……

以上就是睡前故事365小编整理的关于逃兵大英雄的睡前故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上一篇:蒙古人的B

下一篇:专诸刺杀王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