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台湾捐款
- 睡前小故事
- 2023-07-08 17:42:03
台湾首富王永庆:向汶川捐款1亿,计划买下美国15万亩地送给祖国
1989年11月30日,一架降落在大连的飞机,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王永庆走出机场之后,负责接待的人第一时间走上去,紧紧地握住了他的手:“王先生,欢迎回来。”
如此隆重的场面,都是因为这个人是台湾首富王永庆,这次到大陆是特意为了祖国的发展而来的。
为此,邓小平特意抽时间,亲自接见了王永庆,还在钓鱼台国宾馆中安排了最高规格的房间供他休息。
两人见过面之后,邓小平也毫不避讳地表示:“ 如果再来两三个王永庆,两岸的事情就好办了。”
而作为台湾首富,王永庆心中也始终都惦记着祖国,并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王永庆出生于1917年台湾省台北县,他长大的地方叫做“情人谷”,景色十分优美,王永庆在这里度过了一段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
就连他上学的时候,也是王永庆身为私塾先生的祖父手把手教出来的,或许正是因为启蒙的早,王永庆在后来的生活中才能够有这样一番作为。
王永庆年幼的时候,家中除了祖父教书之外,其他的人大部分都以种茶为生。
情人谷这个地方虽然景色不错,但是物资却十分稀缺,根本无法发展工业,只能靠着出口茶叶换取生计。
他的祖父很早就凭借着长远的眼光意识到,再过几十年,这里并不适合年轻人继续发展,他时常对王永庆等后辈们说:“ 等以后了你们一定要走出去,你要在这里靠茶叶谋生了。”
当时学校距家有10公里的距离,每天往返的路程要20公里,王永庆的脚上都磨出了水泡,但他还是坚持完成了这几年的学业。
王永庆始终将祖父的话牢牢记在心上。
为了实现走出家乡的心愿,即便家中再难,王永庆也从来没有考虑过辍学的事情,没有钱的时候,他就光着脚去上学,粗布做包,面粉袋子做衣服,能够利用上的资源,王永庆从来不会落下。
同时,他还会极尽所能的用自己瘦弱的肩膀,分担家中的工作,减轻忙碌了一天的父母的压力和负担。
王永庆成了父母和当地人眼中乖巧懂事的孩子,得到了不少人的赞赏。
念完书之后,已经14岁的王永庆意识到,自己要想走出去,就必须要勇敢地迈出第一步,不能够在原地停留。
因此在父母的鼓励下,他孤身一人借来了200块钱,来到了嘉义,刚开始他并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只是漫无目的地到处寻找机会,但是王永庆毕竟年纪还小,没有几个人肯收留他。
在这里忙碌了几天之后,他才在附近的一家米铺中成了个学徒。
对于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王永庆一直都十分珍惜,因为这意味着他不仅能够在这个繁华的商港立足,假以时日还能够让家里人也过上好日子。
因此王永庆在米铺中工作的十分卖力,就算是自己做不了的工作,他也愿意竭尽所能的去尝试。
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真诚坦率的态度,打动了米铺中的老板,老板欣赏这个机灵的孩子,便毫不吝啬的将自己做生意的方法教给了他。
王永庆是个好学的孩子,他十分感激老板愿意倾囊相授,也学得十分认真。
终于,一年之后,王永庆用尽身上所有的积蓄,也开了一家米店。
但是因为没有那么多的资金,他的米店在一处小巷子中,生意并不是很好,再加上在住宅区附近开店,一般都需要积攒老客户,口碑起来了,才能固定的客户。
像王永庆这种刚开的新店,自然就门可罗雀。
既然客户不来,那能不能自己去打开市场呢?
王永庆当即做了一个决定,他要挨家挨户地去推销自己的米。
想要推销,就必须要有一个过人之处,王永庆注意到,当时大部分门店的米中都含有石头,每次吃之前都需要多次进行淘洗,十分麻烦。
王永庆便提前将米中的石头挑出来,然后挨家挨户的推销,同时他还极有远见的提出了可以送货上门。
因为王永庆的东西确实物美价廉,所以就算只是一家开在小巷子中的新店,依旧很快就在当地打开了市场。
从这之后,王永庆就专心经营自己的店铺,他开店的时间都和别人不一样,每次早饭和晚饭时间,王永庆都会专门多开两个小时的时间,予人方便。
在做生意方面,王永清的天赋几乎是天生的,他很快就将自己的米店扩大了一倍。
就在王永庆幻想着自己的“王国”之时,日本对台湾岛粮食的严格控制,彻底打乱了他的计划。
王永庆只好关掉了米店,另谋出路。
不少人都建议他投资木材生意,木材生意在当时是爆火的生意,不少人挤破了脑袋都想在这个市场中分一杯羹。
王永庆当时也是这么想的,毕竟投资这样的生意一定不会吃亏,这是大多数人的想法。
说干就干,他拿出一部分积蓄投入到了木材市场中,这个热火朝天的市场很快就为王永庆带来了5000万元的收益。
这笔钱是王永庆做生意以来积攒的最多的一次,按理说,不少人尝到了甜头之后,会愿意将更多的资产都投入到这个市场中,以获取更大的收益,可王永庆却及时收手了。
他凭借着敏锐的嗅觉意识到,工业在未来或许有着更大的发展空间,因此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决定将手中的闲钱全部投入到工业生产中。
而这个他千挑万选才选出来的产业,就是聚氯乙烯。
当时台湾的塑胶工艺并不成熟,大多数厂家都是依靠外来的材料,进行原始生产,没有固定的产业链。
适逢台湾正准备发展工业,这正是投资的一个好时机。
很快,王永庆就不顾其他人的反对,将全部的身家都投入到了这个产业中。
对于这个产业,王永庆几乎是两眼一抹黑,他根本不了解塑料产业,就连基本的制作流程都不清楚,他曾说自己是在一位官员的怂恿下,才投入了这个行业,但是在后来的历程中,充分证明了王永庆独到的眼光和精明的商业头脑。
1957年的时候,在台湾当局的帮助下,王永庆的福懋公司开始了生产,每天差不读能够生产4吨的PVC。
后来王永庆觉得福懋公司这个名字不好记,干脆直接改名为台湾塑料公司。
然而刚开始这个产业并没有给王永清带来预想中的收益,因为塑料的市场价格太贵了,就算用起来比较方便,也不是普通百姓的首选,人们总能够找到替代品。
王永庆的塑料每天的销量甚至连一吨都没有,这让王永庆感到压力巨大。
必须将价格降下来,才能够彻底打开市场,王永庆很快就意识到了这一点。
但要想将价格降下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必须加大产能,,降低成本,才能加大产出。
可因为前期根本没有收入,其他的股东根本不相信王永庆真的能够将这个产业做起来,便纷纷拒绝了他想要加大投入的请求。
在面临着其他股东纷纷撤资的困境下,王永庆东拼西凑,靠着借来的钱,加大了产出。
他早就已经算过这笔账,产出虽然加大了几倍,但是因为大量的生产,成本早就已经被稀释了,也就意味着这几倍的产出成本在原来的基础上,根本多不出来多少。
但是这几倍的产能却救活了王永庆的生意,随着塑胶的大规模生产,市场价也逐渐降了下来,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王永庆也因为这笔生意赚的盆满钵满,后来还投资了一家南亚公司,继续扩张自己的业务。
一直到1978年,台湾塑料公司的营收就已经做到了10亿美元,将业务直接扩展到了海外。
时代、环境和头脑,铸就了王永庆的商业帝国,功成名就的他成了家乡的榜样。
而王永庆在创业成功之后,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自己的家乡和祖国。
王永庆虽然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台湾人,但是他一直坚持两岸统一的原则,也十分支持邓小平的政策。
从他的生意做起来之后,他就一直想着要如何才能够回报祖国。
1989年,王永庆安置好一切之后,就亲自乘坐飞机从日本辗转到了大陆,到达了大连机场。
邓小平早早知道了这个消息之后,已经安排专人在大连机场中等候了,王永庆刚一下飞机,就被负责接待的人员接走了。
对于王永庆的到来,邓小平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他不仅要求相关单位给他最高规格的接待,还将钓鱼台中为王永庆安排了最好的宾馆,供他居住活动。
邓小平充满诚意的接待让王永庆感受到了温暖,他也毫无保留的对邓小平说明此行的目的。
原来王永庆见自己的石化产业在其他国家做的不错,想要投资70亿美元在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也建设石化产业,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
同时王永庆也对两岸统一做出了美好的期盼,邓小平见王永庆虽然是商人,但是身上却少有商人的市侩,对他自然是十分欣赏。
对于王永庆提出的合作,邓小平自然是十分欢迎的,但双方还没来得及洽谈具体的合作细节,这件事就被台湾当局知道了。
王永庆的项目自然而然就受到了台湾方面的阻碍,碍于他的产业大多数还是在台湾的钳制下,王永庆不得不暂时停止了这项计划。
双方的洽谈虽然没有成功,但是王永清还是时时刻刻惦记着祖国的,他回到美国之后,一想到这件没能完成事情,王永庆就夜不能寐。
后来他打算在美国买下15万亩的土地,送给我国,但是因为美国的强烈反对,这件事也就此作罢。
后来随着两岸的交流越来越多,王永庆才终于得以在大陆发展产业,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2008年汶川地震的时候,不少企业甚至其他国家纷纷对我国伸出援手,王永庆也及时伸出援手,为汶川捐赠了1亿元的善款,用作灾后的重建工作。
对于祖国来说,王永庆从来不吝啬自己的钱财。
但这样一位“大手大脚”的商人,平时生活却十分节俭,他很少主动去买新的衣服,就连出场公共场合穿的西装都是几十年的存货,家中的东西能关系只要是还能用,王永庆就不会丢掉。
或许正是经历过那样的苦日子,才能够将心比心,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本心。
医院、学校、工厂,只要是能够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的,王永庆都会坚持去做,不为名不为利,只为了能够让更多的人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
“有钱不做慈善,就是一种罪过。”王永庆曾这样说道。
只要有能力,王永庆就会一直做慈善,这是他认为自己必须要做的事情之一。
2008年,在给汶川捐款后5个月,王永庆因病离世,享年92岁。
以上就是睡前故事365小编整理的关于汶川地震台湾捐款的睡前故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