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县城
- 睡前小故事
- 2023-07-25 13:40:53
经典抗战题材电视剧《亮剑》中有一个著名的片段,那就是李云龙为了救回被日军特种部队抓捕的老婆杨秀芹,率领独立团围攻平安县城。每每当电视剧播放到李云龙问二营长意大利炮时,视频中的字幕一下就铺满了画面。
这一战牵一发而动全身,使得整个山西都打开了锅。
这一段被很多人认为是《亮剑》作者为了突出李云龙的功绩而瞎编的,由此还诞生了一个专门的调侃词——平安格勒。
码字的这篇想澄清一下这个问题,李云龙攻打平安县城这件事情是有历史原型的。李云龙的生涯综合了多名新中国开国将军的事迹,他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有相对应的某位将军的历史事迹。但是攻打平安县城是一个例外,它不是哪一个将军的事迹。
与《亮剑》里李云龙其它事迹,多多少少比原型事件规模有些夸张不同,攻打平安县城对比它的原型历史事件严重缩水了。《亮剑》里只不过打下了一个小小的平安县城而已,而在攻打平安县城的原型事件中,八路军毙伤俘日伪军2.5万余人,解放县城26座!
没错,攻打平安县城之战的原型事件正是百团大战。
《亮剑》的作者借着平安县城之战,狠狠吐槽了一把百团大战,码字的这里就跟大家来说道说道他都吐槽了些什么吧。
剧中李云龙为了抢时间没有向上级请示,便调集部队向平安县城发起了围攻,在作战过程中也未向上级通报。这段与百团大战的情况还是有些出入的,八路军副总指挥彭德怀在8月底时,已经向延安上报了对华北日军正太路发动破袭战的计划。
1939年5月多田骏接替杉山元出任华北派遣军司令官后,开始在华北实行
囚笼封锁和
三光政策。多田骏不但积极对八路军发起扫荡,还暗中拉拢华北的国民党军各部一起夹击八路军。原本蓬勃发展的华北各抗日根据地,因遭受到了日军和顽军的联手挤压形势十分严峻。
为了粉碎多田骏的封锁,八路军副总指挥彭德怀在1940年8月底时向延安上报,华北八路军准备以22个团,对以正太路为中心的日军封锁线,在9月初时发起破袭战。但是从实际战斗爆发时间来看,有些部队提前了十天在八月底便发起了进攻,而这时延安还在研究作战的可行性,因此还尚未批复同意作战行动。
《亮剑》中李云龙根本没上报的情况,显然是暗指百团大战未获批准就已经开始这件事。李云龙所说得没有电台无法与上级及时联系,来回汇报战机早就失去了,这也是百团大战中主动参战部队先斩后奏的主要原因。
八路军从1937年进入华北开辟敌后根据地,到多田骏出任华北派遣军司令官,总得来说一直还是比较顺利的。因此在遇到多田骏的囚笼封锁后,各部都难以适应感到十分难受。因此八路军各个敌后根据地一直想要将打破日军的封锁,但是因为缺乏重武器和弹药,所以并没有贸然发起攻击而是静待机会。
当八路军按计划开始破袭正太路时,由于此时华北日军兵力不足缺乏预备队,因此只能拆东墙补西墙,从各个据点抽调兵力前去支援。八路军各部对于破袭正太路应该是有收到风声的,因此当面日军被调走时,八路军根据地指挥官马上就意识到,这些日军是去增援正太路地区日军,短时间内回不来了。
面对这种一直等待的机会,又没有电台与总部和兄弟部队联系,八路军指挥官们便自主对兵力大大减少的日军据点发起了攻击。这种行为就像是推倒了多米诺骨牌一般,一处日军被八路军围攻,其它据点的日军派出援军,然后这些据点便也被八路军围攻。
这种情况在整个华北地区如涟漪般扩散开来,真正地是整个华北地区打成了一锅粥。根据战后的统计,八路军参战部队番号达到了105个团,基本上华北的40万八路军所有的团级部队,都参与到了这次作战中来。
百团大战之所以规模会这么大,可能并不仅仅是因为八路军各部积极参战。有可能一开始彭总安排参战的部队就不止22个团,彭总不但在发起进攻时间上,在参战部队数量上也演了一出先斩后奏。
1943年9月,彭总回延安参加整风运动后,就没再返回华北主持八路军的工作,恐怕也多多少少与此有关。
百团大战是八路军历次对日作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取得歼灭日军的战果也是最多的。但是这一战的战况,也像是《亮剑》中描写李云龙部进攻平安县城,四面八方没章法的围攻一样显得非常乱。
因为难以联系,所以各个敌后根据地各自为战,缺乏相互间的配合。尤其是攻打日军据点时缺乏事先计划准备不足,因此很多进攻开展得并不顺利,往往会打成持久战。结果就是日军在接到据点求援信息后派出援军,导致战役规模如滚雪球般持续扩大。
而由于日军这时没有在据点长期坚守的准备,所以很多据点囤积的弹药并不多,很多日军据点都是在弹药耗尽后才被八路军拔除。这造成了一个比较尴尬的结果,补充弹药
主要依赖缴获的八路军,劳师动众围攻日军据点,但是缴获却寥寥。
百团大战中八路军消耗炮弹
3656发(主要是掷弹筒),缴获
3405发;百团大战八路军消耗子弹
1020046发,可缴获仅为
313363发。
因此在战后由日本自卫队官方编纂的《华北治安战》一书中这样评价八路军发动的百团大战:
八路军不是一支现代军队,它三个月就把三年的弹药储备耗尽了。
在这场百团大战中,八路军部队还暴露出了很多问题。
《亮剑》中李云龙让各部随意进攻平安县城,除了他本人没有指挥如此大规模作战行动的经验,以及缺乏通信手段难以协调各部外,还有就是参战各部队战力参差不齐,很难临时整合在一起作战。让各部队各打各的,对于当时的李云龙来说算是最好的办法了。
李云龙面对的这种困局无疑是因为独立团兵力急速扩大造成的,这其实是在暗指百团大战前急速扩大的八路军。百团大战中八路军也因为急速扩大,而带来了一些严重问题。像是关家垴、南窖村等战斗,八路军明明拥有绝对优势兵力,但是却没能拿下日军。
这些失利很能说明一些问题。
关家垴战斗未能解决掉冈崎支队的根本原因有二,一是日军打垮了八路军阻击部队占领了制高点,二是八路军缺乏炮弹没法压制占据高地的日军火力。
南窖村之战,根据侵华老兵斋藤邦雄在他的《陆军士兵漫画物语》一书中记录,八路军以千人围攻日军仅有40人守备的南窖村据点。战斗中八路军都已经冲到了日军据点之下,甚至有八路军战士徒手抓住日军滚烫的枪口,想把日军三八步枪从枪眼里拽出来,可最终却并未能拿下该据点。
鬼子兵眼中的抗战——第二十一话:九块墓碑(上)
鬼子兵眼中的抗战——第二十一话:九块墓碑(下)
这两战中八路军战士都十分勇敢,不畏牺牲顶着日军的弹雨发起冲锋,连与他们作战的日本士兵都大表钦佩。但是现代战争,物质是战争胜利的基本保障,即便是当时装备较差的日军,它的火力也不是八路军能硬顶的。
一个日军治安师团中队169人,一般装备有步枪127支,轻机枪9挺,掷弹筒9具。日军中队出动扫荡时还会相应加强重机枪和迫击炮,即便只按加强一挺重机枪算,一分钟里一个日军中队就能倾泻出4000发以上的子弹!而它的掷弹筒发射的九一式手榴弹会产生10万以上的破片!
在这样的金属风暴中,不能压制住日军的火力硬冲只能是送人头。
这两场作战的失败,在百团大战前八路军急遽扩军时便埋下了隐患。由于扩大太快,致使八路军1940年时很多部队,两、三名士兵共用一支枪,有的团全团都没有一门迫击炮。而民国政府一直以来只按八路军初建时的三万人发放弹药,可这也占到了八路军除缴获外弹药来源的九成。
因为弹药太匮乏,很多八路军士兵一年都没有进行过一次实弹射击,作战时只能拿着大刀长矛向日军冲锋。而且由于扩大过快,八路军各部队基层的骨干老兵缺乏,很多部队都是新官带新兵,不但部队作战经验匮乏,连日常训练该如何展开很多班长都不知道。
这些情况导致八路军战士虽然非常勇猛,但是作战技能却不合格,在与日军作战时吃了不少亏。
八路军缺乏电台的缺陷,在百团大战中使得各部缺乏协调。因此战前部署了明确任务的八路军部队,在百团大战中很彻底地破坏了正太路。但是自主参战的八路军部队,却忽略了对连接华中和华东的平汉路、津浦路两条大动脉的破坏。
日军依靠这两条铁路大动脉,迅速从华中华东抽调了大量部队增援华北日军。而就在八路军进行艰苦卓绝的反日军报复性扫荡时,民国政府发动了皖南事变,停止向敌后武装提供弹药,封锁敌后根据地与国统区交通断绝一切物资往来。
因此百团大战虽然是中国抗战史上的一个盛举,但是对于发动者华北八路军来说,却不得不在其后面对一个艰难的局面。
因为在百团大战中八路军表现出的实力,日军改变了将华北当成自己稳固后方的认识,从正面战场抽调大量兵力到华北,直到1944年春都将主要的机动兵力(25万中的15万)投入到扫荡敌后根据地。
百团大战如此有力地支援了正面战场,可是八路军从民国政府那里得到的嘉奖却只有落井下石。
正是八路军在百团大战中表现出的实力,令民国政府心生惧恨,借八路军专心反扫荡而无暇他顾之机发动皖南事变,并趁机对敌后根据地展开经济封锁,变相地配合日军对敌后根据地进行扫荡。
1941-1943年,敌后根据地遭遇到了最艰苦的三年,它的根源恰恰是百团大战中八路军展现出的卓越实力。让民国政府和日本侵略者都将八路军当成了心头大患。
不过,也正是这三年的锤炼,让人民军队与国军之间的战力彻底被拉开了。三年间八路军一直维持在30余万人,在日本不请自来的陪练下,敌后武装获得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与1940年那支几乎由新兵组成的八路军不同,1944年的八路军即便是扩充十倍也一样能保持战斗力,因为每一名熬过那三年最艰苦岁月的士兵,都已经成长为了一名合格的士官。
可以说其后解放战争中人民军队能秋风扫落叶横扫天下,能迅速完成对几百万国军的收编改造,正是因为这三年间日本侵略者斗智斗勇打下的基础。
觉得码字的文章还行,走过路过看过请赞个粉个转个。
谢谢大家的支持。
以上就是睡前故事365小编整理的关于平安县城的睡前故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