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庚墓
- 睡前小故事
- 2023-07-30 14:56:38
今年是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诞辰145周年,陈先生活着的时候,对于家乡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可对于他的墓地选择以及棺木来历和安葬却很少有人知道。
1961年6月陈嘉庚先生病重,厦门市政府应要求将陈嘉庚在家乡准备好的棺木运到北京,殡葬部门的10名同志立刻行动起来将棺木装车。
8月12日陈嘉庚离开人世,15日人们在中山公园进行了盛大的公祭活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都参加了活动,当天灵柩被运往陈嘉庚的故乡厦门集美。
8月20日厦门温度高达26度,陈嘉庚先生的遗体被运回家乡,有12名殡葬人员将灵柩抬下并运往墓地。21日厦门市在文化宫为陈嘉庚先生举行了追悼大会。
陈嘉庚墓地就选择在鳌园。鳌园本来是一个小半岛,因为样子和海龟差不多,岛上又有一个小破庙叫熬王宫,因此才得名叫鳌园。
鳌园可以说是陈嘉庚先生一手建造出来的。1950年,他参考大量画册设计了这座占地8990㎡的鳌园,前后花了足足十年时间。
现在的鳌园由门廊,集美解放纪念碑以及陈嘉庚陵墓三个部分组成。一进入园区大门就是一条50m的长廊,两侧还镌刻着大量历史故事和人物青石雕塑。
鳌园最中央的位置就是集美解放纪念碑,上面还有毛主席的亲笔题词。背面则是用三个月时间写出的碑文,整个纪念碑高度为28.6m。
实际上陈嘉庚一开始并没有把自己的安眠之地定在鳌园,他一直都在为自己的死后之事伤脑筋。
一直等到1955年,一个工匠看到鳌园里面一块石头一直伸到海底,于是便告诉陈嘉庚说:这里可是风水宝地呀,将来谁死了能埋在这里,一定会护佑子孙。
陈嘉庚听后笑笑:我不需要什么护佑子孙。如果将我埋在这里,能够护佑这个国家就心满意足了。
于是这里便成为了陈嘉庚为自己指定的安身之地。为了将纪念碑和墓碑分开,陈嘉庚让人在墓地和纪念碑之间砌了一堵墙。
墓穴的造型也是陈嘉庚自己设计的。他先定制了棺材尺寸,量好大小之后又让工匠做出了墓穴,并有排水孔和一个小孔。
由于人们都觉得用龟做模型是长寿的意思,因此陈嘉庚的坟墓有点像龟,龟壳则用青石板反复打磨。
墓碑朝南,本来碑文是竖着放置的,上面只写了“陈嘉庚墓”四个大字。陈嘉庚去世后人们将灵柩放入墓穴,并用水泥拌糯米将棺盖抹紧,上面压了三块巨大条石,又用水泥加糯米抹住。
井盖上还有13块水磨清斗石硅片拼接而成,墓地的左、右、后三面都有青石屏障,其中15幅表现了陈嘉庚先生一生的重要经历。
坟墓两边还有一幅对联,那是新加坡在陈嘉庚先生回国之前送给他的,上面写着:全公谊私情送先生归舟万里,论勋劳物望是中外在野一人。
陈嘉庚的墓穴建的非常结实,有人说他在建墓穴时候碑文一开始是红色的,上面写着陈家公墓,并且标注有陈嘉庚的生卒年,后来根据周总理的要求又增加了他的四个头衔。
用来安放陈嘉庚的棺木也不是一般的木头。1950年厦门大学决定进行扩建,有几个工人在外面钓鱼的时候意外发现前面海滩上有一些奇怪的东西,于是便立刻向厦门大学训导主任陈永定反映了这个事情。
那时候厦门可是有驻军的,陈永定经过和部队联系,部队也允许他安排人前去查看,最终发现那是七八根大约四五米长的木头。
这些木头也不知道在海面上漂了多久。根据部队的要求,陈永定和几个工人在晚间将这些木头打捞上岸,送到了厦门大学的建筑部门存放。
这些木头到底是谁的呢?后来人们才知道,这居然是陈嘉庚在30年之前从新加坡运到厦门来建造厦门大学的。可谁知道一艘船却沉没了,那些木头也就在海上漂泊了三十多年。
现在这些木头居然再度回归,陈嘉庚当然喜出望外,立刻便将这些木头运到了集美。一些木头用于建造游泳池跳板,还有两根木头就当成了他的棺木材料。
这是一种叫做乌心石的木头,时间再长都不会腐烂,只有在印度尼西亚才有这木材,也难怪他们能漂浮在海上30年。
陈嘉庚去世之前周总理还特意交代:先生为中国做出了那么大的贡献,他临终之时一定要好好安葬。
陈嘉庚的家人则表示:墓穴和棺木先生已经安排好了,不需要国家操心。
陈先生是一名爱国华侨,始终坚信教育为立国之本的理念。他在1913年就在家乡办理了集美小学,又办立了水产,航海等多个学校,后世统称为集美学校。
先生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奋斗了一辈子,培养出无数顶尖人才。在他的带领下,散落在国外的华侨也纷纷捐款捐物,兴建学校。
十年动乱时期,陈嘉庚的墓碑遭到了破坏。1978年以后当地又墓碑进行了重新修缮。近十年以来,已经有上千万人瞻仰了陈嘉庚先生墓。
以上就是睡前故事365小编整理的关于陈嘉庚墓的睡前故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