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睡前小故事 > 正文

冰窖胡同

摘要:睡前故事365收录冰窖胡同,点击标题下方“凌洲业话”蓝色字体、 今天的北京地名儿历史,说说冰窖斜街。此街位于原崇文区西北部(2010年7月1日崇文与东城合并后...大家一起来看下冰窖胡同吧。

点击标题下方“凌洲业话”蓝色字体、

冰窖胡同 第1张

今天的北京地名儿历史,说说冰窖斜街。此街位于原崇文区西北部(2010年7月1日崇文与东城合并后属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西头迤北、西湖营胡同与大江胡同之间,呈东北-西南走向;东北起于大江胡同,西南止于西湖营胡同。众所周知,北京的街巷布局是元大都时期奠定的,整体呈棋盘式结构,泾渭分明、纵横有序。您说那会儿的人“死板”也好、严谨也罢,总之整座城修得规规矩矩。

甚至对于大街、小街、火巷、胡同等街巷的宽度都是有规定的,而且街道大多修得横平竖直,所以那时北京的斜街并不多。但是“不多”不等于没有,比如烟袋斜街就是元朝形成的;剩下的大多形成于明清时期,而且南城居多;冰窖斜街就位于正阳门(前门)外,自然也属于南城。此街就是形成于明朝,因街中北侧有冰窖厂,且略呈斜向,故名。不过那时叫冰窖胡同,早在明嘉靖年间的《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里便有记载,清朝光绪年间的《京师坊巷志稿》中也写作冰窖胡同。

冰窖是干嘛的呢?顾名思义就是存放冰块的地窖。过去没有电,自然也不会有空调、电扇,酷暑时节人们靠什么降温呢?就靠往屋里放冰块来吸收热量,以达到凉快的目的;这样的镜头估计您在明清古装电视、电影里也见过。而且咱也总说老北京的夏天流行“冰镇酸梅汤”,如今的冰镇是冰箱、冰柜镇的,过去则是真正的冰镇。但没有冰箱和制冰机,只能冬天从河湖当中取冰,存入深挖的地窖中,夏天拿出来用。

当年的北京城有很多冰窖,分为皇家冰窖、官冰窖(或称府弟冰窖)、民办冰窖三种;从建筑特点来说又分为砖窖和土窖两类。皇家冰窖自然是为大内紫禁城里的人“御用”的,如今您去故宫参观,还能看到冰窖旧址,已经改成餐厅了;官办冰窖是为那些王宫贵胄、做官为宦的人预备的;而所谓的民办冰窖,也不是贫苦百姓消费得起的,要么是有钱人家买,要么就是做生意的。据 《大清会典》记载: “凡纳冰,紫禁城内窖五、景山西门外窖六、德胜门外窖三、正阳门外土窖二”。

众多冰窖 (如今自然是没用了,有的尚存遗址,有的拆除,还有的改为他用)大多作为地名儿,所以北京有不少冰窖胡同。 而此冰窖胡同、即今冰窖斜街的冰窖厂为土窖,显然是民办的(因为砖窖造价高,冰块自然会贵)。当年每到寒冬时节,等河湖里的水冻瓷实了,各大冰窖就会纷纷前去取冰。皇城里的冰窖所藏冰块,大多取自太液池,德外冰窖取自护城河,正阳门冰窖厂土窖应该是取自三里河、金鱼池。

冰窖厂胡同是围绕着冰窖厂一圈的环行小胡同,冰窖斜街才是大江胡同往珠市口东大街斜向而去的胡同;恐怕至今还有曾经久居此地的老人习惯叫这里“冰窖厂”。民国时期沿称冰窖胡同,1965年整顿地名时将澡堂子胡同并入,改称冰窖斜街。据《京城坊巷志稿》记载,街内“有乾泰寺,康熙三十九年重修。有唐县、漳州、浙瓯、建宁、平镇诸会馆。”乾泰寺就在冰窖斜街的南口,连着珠市口东大街,那些会馆则分立于斜街两侧,如今广东平镇会馆建筑尚存。

头些年前门地区改造,拆迁工作自然少不了,其中就包括冰窖斜街;然后乾泰寺没有了、冰窖厂(即后来的冰窖厂小学)也没有了。如今的冰窖斜街,只剩下东珠市口北路西段附近的一小段儿。

注: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以上就是睡前故事365小编整理的关于冰窖胡同的睡前故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上一篇:迟浩田简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