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有一位神医名叫华佗。他救死扶伤,医术高超,给人治病的时候总是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作出准确的诊断,并提出正确的治疗方法,深受人们的敬仰。
有一次,两个地方上的小官吏倪寻和李延一同到华佗那里看病,碰巧的是两人的病情非常相似,都感觉头疼发热。华佗仔细为两个病人作了检查,然后说:“倪寻应该用泻药,而李延要吃发汗的药。”
这两个小官吏感到很不解,于是便问:“我们两个人的病情是一样的,为什么吃的药却并不相同呢?”
华佗解释说:“倪寻的身体外部并没有什么毛病,病是由于身体内部食物消化不良引起的;李延的身体内部很健康,病是由于外感风寒,受了凉而引起的。所以,虽然你们两位的病情表现是一样的,但是药方却应该根据不同的致病原因而有所不同。”
华佗随即给两人分别开了药方,他们两人买了华佗开的药,刚刚吃了两天,病就全好了。
当时的人们知道这件事情后,就用“对症下药”来称赞华佗的这种治疗方法。
【故事启发】对症下药,字面上来理解的话,就是根据不同的病症开不同的处方来治疗。但在现实的生活中,它往往被引申为处理问题时的一种手段态度,比喻针对问题的所在,采取有效的措施。这是一种正确的认识态度,十分值得我们学习和参考。
在故事中,华佗的两个病人生病的表象体现都是一样的,但是华佗却给他们开了不同的药理处方,这正是因为华佗透过了表面,了解了二人的真正病症,才使得最后二人得以痊愈。在面对我们生活当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时,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应当像华佗一样,先了解问题的本质,然后再去解决。
有时我们急于求成,想要迅速的解决麻烦,便会像一个无头苍蝇一样乱撞,这样不但不会有效的解决问题,甚至可能会适得其反。所以,我们一定要戒骄戒躁,面对问题要沉着冷静,寻根究源,然后就可以一举攻克难关。